旧书市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宋代就具有一定的规模,北宋时的都城东京(今开封)就有一条“书店街”,已经存续了一千多年。苏州、杭州一带的书肆给读书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么讲,哪里的书店多,哪里的旧书多,哪里的文化就繁盛,哪里的读书氛围就浓厚,哪里就出人才。
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旧书市场不单单是旧书流通交易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和纽带。
图书是知识的载体,是文化的媒介,有其生产、流通的规律。它固然有收藏、鉴赏甚至获利的功能,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汇集知识、传播文化、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买书主要的目的还是获取知识,提高修养,而不是束之高阁,待价而沽。因此,图书需要流通,需要循环,以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尤其是旧书或者二手书,更应该得到充分利用。远的不说,从晚清到现代,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是旧书市场的常客。通过旧书市场,他们获得了珍贵的资料,结交了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互通有无,相互切磋,促进了学术的发展。《鲁迅日记》中,提及鲁迅到琉璃厂清秘阁、荣宝斋、松筠阁、博古斋、宝古斋等寻访旧书的次数就有上千次之多。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古小说钩沉》、其编注的《唐宋传奇集》《嵇康集》《寰宇贞石图》《俟堂专文杂集》等著作,有许多资料都来自琉璃厂的旧书店。1932年11月,鲁迅最后一次回北平,仍到琉璃厂寻访笺纸,最后和郑振铎一起编辑完成了《北平笺谱》。
北京为文人荟萃之地,旧书市场最为集中。上海的福州路、南京的夫子庙、天津的劝业场等,都曾是旧书交易的场所。阿英、唐弢、黄裳、姜德明等藏书家都在这些地方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写出了很多优美的散文、书话,至今依然令人心生艳羡。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旧书市场,或许就缺少了一种文化气息,就缺少了一种吸引力,也就缺少了一种魅力。
在这方面,一些国家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在英国,有大量的旧物商店,其中有一种,所有的物品都来自无偿捐献,当中有大量的二手书,价格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我就曾花一英镑买到了一部10卷本的《袖珍百科全书》;法国塞纳河边的一些旧书摊有几百年的历史,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游客,已经成为巴黎的一道文化景观;日本东京的神保町堪称书店一条街,那里的书店大多经营二手书,而且越是大部头越是便宜。东京之外的其他大中小城市也有不少二手书店,还会定期举办“古本会”,淘书者络绎不绝,经常满载而归。我想,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或许也和旧书市场有关,因为大家喜欢书,从淘书、读书、藏书中获得知识,找到精神寄托,自然就会提升自己的素养。
因此,发展旧书市场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一种市场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值得大力倡导、扶持。自今年春天开始,位于天津棉3创意街区内的海河旧书市集成了很多读书人的理想去处。大家淘书品书,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其乐融融,许多二手书都找到了新的主人。愿这样的旧书市集越来越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