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一次风暴、一道闪电,或是病虫害,都有可能让一棵树倒下。倒掉的树木静静地伏卧在地上,但生命的陨落并非终点,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林中的动物、植物、真菌等提供理想的生境,以另一种形式,成为森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是2024博洛尼亚最佳童书非虚构类大奖作品《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为我们讲述的。
这本书的主创来自意大利一个图书工作室,主要成员有平面设计师、自然科学插画家瓦伦蒂纳·戈塔迪,自然科学研究者达尼奥·米塞罗基和马切·米克诺。这个小团队将视线投注在自然界鲜少有人关注的对象上,用简洁的语言和充满艺术感的画面,从细微之处讲述大自然的生命力量。
这一次,他们选择对一棵倒下的死树进行持续观察和描绘。它就像剧院的舞台,不同类型的生物粉墨登场,在倒木的不同部位定居、进食、躲藏,既合作共生,又相互竞争、弱肉强食,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存大戏。这部作品的插画极富艺术感与现代感,植物、菌类、动物纤毫毕现、生动逼真,每一幅跨页单独拿出来都是值得裱挂欣赏的艺术品。
研究显示,森林中八成以上的树木幼苗,是从倒木上繁育出来的。倒木为绿荫蔽日的森林开了“天窗”,成了一座天然、好客的“建筑物”,昆虫、苔藓和地衣、真菌和软体动物、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野花、大型动物……森林居民们在书中轮番登场,演绎着它们与倒木之间的故事。栖息在倒木上的真菌和细菌将它的枝干和凋落物转化为腐殖质,为植物提供珍贵的营养来源;昆虫在树干上打洞产卵,它们的幼体啃食疏松的树干,并挖掘出精美的虫道;软体动物在树桩的缝隙里找到藏身之处,附近的苔藓和地衣是它们的美食;空洞的树干是松貂等小型动物最理想不过的冬季小窝,也是野鼠、松鸦等囤积粮食的“储藏室”;鼩鼱、狐狸,乃至猞猁、棕熊等动物纷纷前来觅食,它们在倒木上下和附近挖掘、翻找,往往能收获一顿饕餮盛宴。它们的幼崽则将这里当作安全的游乐场,躲藏攀爬,乐此不疲;对于大型食草动物而言,倒木则可能成为它们逃命路上的“绊脚石”……看似无用的倒木,围绕它形成的微型世界竟是如此鲜活、热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倒木同样如此。它充满生命力,滋养着森林中的一方天地。
书的结尾,作者将笔触从“倒木社区”延伸到人与森林、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尾声的“森林为我,我为森林”这一章,正是作品最终想要传达的理念: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与其和谐共处,互惠互利,把属于自然的交给自然,而不是自私地占有、浪费和毁坏。
树的生命结束了,它的叶子脱落,枝干枯萎,躯干终将腐烂分解,但一切都不会被浪费。在未来的几十年乃至数百年里,倒伏在地的树木将以另一种形态反哺自然,重获新生。我们人类作为自然界的成员,也因这样的生命循环而受益。当我们在林间遇见倒木时,不妨做一个礼貌的“社区访客”,静静欣赏它躯干上的苔藓和蘑菇,以及周围那些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