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悦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02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书推荐
全球化中的清朝:一个观察角度的转变(图)
胡晓凯
  《康熙的红票》,孙立天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3月出版。

  2019年北京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张康熙皇帝1716年发去欧洲的谕令,内容是寻找他派去罗马多年而杳无音讯的洋钦差。这份谕令呈朱红色,历史上又称“红票”。因正史中没有记载,红票的来历一直成谜。康熙为何会派西洋传教士做钦差?派他们到欧洲去所为何事?

  本书以红票作为叙事切入点,抽丝剥茧,围绕清初皇室特别是康熙帝与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北京传教士群体之间的互动,抉出了一段中国与西洋深度接触的往事。

  进入中国的西洋传教士,与中国各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上至皇帝高官、下至贩夫走卒,他们的交往交织着文化碰撞与私人恩怨,纠缠着国际竞争与内闱宫斗。

  作者精读中西文献,细加论证,在诸如清初历狱、中西礼仪之争、雍正禁教等热点问题上均有原创性见解,并对流传已久的“闭关锁国”“朝贡体系”“文明冲突”等历史论调提出了质疑,是一本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具的佳作。

  孙立天博士讲述他从发现问题到学术论证、“从论文到书”的研究和写作过程。在作博士论文时,对内务府特殊性的认识,让他对一张传教信票心生疑问:传教士和康熙之间是否存在主奴关系?论文最大的难点是寻根究底,找到传教士进入内务府的源头。转写为面向学者的英文专著时,他重点考虑如何发挥这一观点的学术价值:对于中西交往历史,它有助于考察传教士在清初兴衰的原因;对于清史,则可以丰富人们对清初皇权运作的理解。而中文著作则旨在向大众读者普及这一学术观点,使之成为一种历史新知,通过易读好看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清初中国是处于全球化联系之中的,又以传教士视角展现清史中人物的另一面。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邹怡副教授认为,本书可以极大转变人们对康熙和传教士关系的认识,论证这一点需要许多满文材料和拉丁文材料的支撑。书中诸多细节如接待俄罗斯使团、康熙晚年的禁令、康熙的全球眼光等,冲击了“闭关锁国”“文明冲突”等大而化之的传统观念,进而对许多所谓历史定论构成了挑战。本书叙事不落理论窠臼,而是以故事和细节服人,令人读来耳目一新。

  复旦大学历史系张翔教授认为,孙立天的历史学基本功扎实,对史料的研读很下功夫,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好题目。历史书写讲究材料引证,能够同时写得引人入胜,殊为不易,本书作为一个写作范例,对国内学者应有启发意义。此外,书中仍有可进一步扩展之处,如东西文化的冲突、传教士对中国的渐进性影响、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落后一个世纪的原因剖析。如读完能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本书就实现了它更大的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