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开播有感
~~~
~~~
沽上丛话
津门名家谈艺录(十四)~~~
拾柴篇~~~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沽上丛话
津门名家谈艺录(十四)
张牧石:
增长学识方能有所成就
章用秀

  张牧石(1928—2011),字介盦,号邱国,别署月楼外史、月城吟客、临平外史,室名茧梦庐,毕业于天津法商学院。他早年师从寿石工先生研习书法、篆刻、倚声,词学南宋吴梦窗,印由秦汉入以黟山出,书法自甲骨金文、历代碑帖乃至晚近诸名家无不涉猎。他浸淫篆刻七十年,不断探求,上溯秦汉玺印,下参明清诸家,最终形成入印文字严谨、篆法巧拙互现、刀法劲健平和的个人风格。其书法以篆、楷为主。作品雅洁隽永的风度,展现了其深厚的金石功底、丰赡的学识和艺术素养。出版有《张牧石印谱》《张牧石印谱续》《茧梦庐诗词》《篆刻经纬》等多部著作。张伯驹先生甚爱牧石先生之才,在倚声上对牧石先生给予赞赏,对其清隽纯雅的篆刻尤其喜爱。他将张牧石与陈巨来并称为篆刻界的“南陈北张”,晚年常用印章也多出自张牧石之手。

  张牧石先生乃笔者之业师。1960年,我13岁,夏日的一个晚上,先生的老友、我的书法老师张云和张澄兄弟二人带着我来到十字街西中祥当东胡同4号张牧石先生家,介绍我向张牧石先生学习篆刻和诗词。牧石先生待人和气,爽快地将我收为弟子。虽为弟子,但我一直对先生以“伯父”相称。先生教我治印从临习汉印入手,并从《十钟山房印举》挑出平方正直一路让我临刻。他常对我说:“汉印是学印之本。”在先生的正确引导下,我刻印始终没走歪道。我曾刻汉印“日入千石”十数遍,先生见我有所长进,便就我临刻的这方印作了一篇很长的题记。先生充分肯定了我的进步,也指出不足,再次强调:“诗学杜甫,书学二王,总不会有错,治印也是如此,以汉印为楷模,先取法汉印,才是学印的正道。”这是写给我的,也是写给我家长看的。如果说这是一封信的话,这应是我留存先生的第一通信札了。

  我1975年结婚,先生作了一首《鸳鸯华苹》以表祝贺。诗云:“双双浥露兢红鲜,照影夝波竝极妍。发秀吐荣怜共蒂,匹禽长护碧田田。”我名用秀,妻名胜荣,“发秀吐荣”不仅嵌入我二人之名,且有出处。《鲁灵光殿赋》有句:“发秀吐荣,菡萏披敷。”“菡萏”即莲花,“披敷”即花开。“华苹”是并头莲,“匹禽”是鸳鸯,“碧田田”是说莲叶浮水。转年我儿子出生,请先生为他起名,先生知他属龙,便为他起名“尺木”。他说“尺木”有典,出自唐人笔记《酉阳杂俎》,书中说,龙的头上有一块骨头,叫“尺木”,龙无“尺木”不能腾飞。“尺木”既有深刻的含义,且又响亮,好写又好记,于是我儿子就叫章尺木了。

  先生治印特别推重鲁迅所言:“以汉印刻印允为不易之程。”他说他“早年专摹汉印,故宫博物院所藏之汉印《金薤留珍》印谱里的印全部临刻,后又会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最后自以为风格近乎黟山派黄牧甫,即专私淑黄牧甫。由于长期的练习,不知不觉中也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多年来坚持不懈以读书为主,是以‘学’带‘印’,而非专习刀,小有成就在于此”。

  先生又进一步说道:“应以治学为基础,直接者为文字学。大凡《说文》、《古籀》、金文、甲骨都应习研,所刻之字一定无误,一种字书中没有,也不可拼凑杜撰。间接者须博览群书,经、史、诗、词、文等。苏东坡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刻出的印章有一种高雅的风韵。反之,一味练习刀法,必庸俗不堪。”先生说:“刻印主张有继承有创新。”他认为:“继承者即秦汉古印和有自己的师承。创新者,即在此范围内多年习研而自然脱化出自己的风格,决不可有意标新立异的所谓‘独创’。”先生将胡涂乱抹、狂野无羁的作品称为“野狐禅”。他常以“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及“腹有诗书气自华”教诸弟子,以为“无论学书治印唯增长学识方能有所成就,唯胸有万卷作品才有书卷气”。

  那年画家顾砚作《定轩读书图》,先生颇有感慨,特为题诗,勉励我多多读书。诗曰:“寒夜有人时把卷,一灯如豆许知音。清通渊综同南北,劬勚只缘图放心。”并作小注,“《世说新语》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又注,“《孟子·告子章句上》句:学问之道无他求,求其放心而已矣”。先生尝赠我五言篆对“且尽一樽酒,同观四野花”,并有长题写在上下联两侧:“定轩弟早岁从余研习书法篆刻辞章诸艺,后复喜收藏,精鉴赏,更有著述数种,今索余书,勉为一联,即希哂存。”某日整理旧籍,偶见少时所画山水小幅,先生作跋曰:“定轩章子年方弱冠即从余游,今已数十年矣……定轩负笈他乡,归津后,事业鞅掌,久疏绘事。近年复勤于著述,无暇再问丹青,唯尚存旧作一帧,持过见示。累记前人云:‘悔其少作。’愚以为少作不宜尽悔,当以留为纪念,定轩或为此计,爰识。岁在第七十九柔兆阉茂,石怡室秋热,糜翁张牧石。”“少作不宜尽悔”,所言极是,这当是我一生的座右铭。

  2012年,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张牧石篆书千字文》即将付梓,秀颖妹嘱我为该书作序。我在序中赞曰:“千言万象涵,展卷绕烟峦。玉箸(秦李斯作篆)求神变,福庵(民国著名书家)复介盦(牧石先生字介盦)。”且称先师有几句话让我永世难忘:“学古不泥古,学今不从俗,有法或不循,无法却严守,为学先做人,习艺先读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