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纪录片《老字号 共潮生》开播有感
~~~
~~~
沽上丛话
津门名家谈艺录(十四)~~~
拾柴篇~~~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暑神清夏日长(图)
徐 新 摄影:黄咏梅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被雨水浸润的夏日在骄阳不断催逼下,已经大步流星地迈进了小暑时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乃炎热之意。古人认为小暑节气,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群芳谱》中有“暑气至此尚未极也”之说,故称为小暑。万物在小暑这一节气感应到了气候的变化而呈现出“物候”特征,于是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随着热风袭来,蟋蟀开始离开田野避暑热,老鹰也离开温热的地面搏击长空。此时,蒸烤模式将开启,韩愈有诗云:“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描述得极为生动形象。

  7月初的小暑,正是万物蓬勃生长、欣欣向荣之时,到处绿荫浓浓,花开遍地,庄稼郁郁葱葱,天空变得湛蓝湛蓝的,阳光显得特别清亮。田野里一片丰收景象,玉米飘动着美髯、纺锤状的玉米棒子日渐丰盈起来,早稻在忙着灌浆,棉花也不示弱抢着结铃。庭院里是瓜熟果香,丝瓜、苦瓜、黄瓜等在绿叶掩映的木架上,晃晃悠悠地打着秋千;嫩嫩的豆荚挂在了竹架上;西瓜、甜瓜躲在叶子下悄悄吸收养分,酝酿着满腹香甜;而那些花花草草沐浴着阳光,也在村野肆意开放,葵花、荷花、蜀葵、木槿,还有田野间一些不知名的野花草,都在争奇斗艳。辽阔大地上的成熟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到的是踏实和满足。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进入小暑节气也就要开始进入雨季了。“小暑之时,雨热同季”,烈日与热风开始成为主宰,在地面上掀起酷热,有时空中还有闷雷滚过,随后常常是暴雨倾盆。金代诗人庞铸《喜夏》诗云:“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揭示了雨和小暑之间的密切关系。充沛的雨水,对伏旱的农业有着积极的作用,也预示着好收成的年景。南宋诗人刘克庄《久雨六言》中写道:“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霉,即梅雨,梅雨重,必然是大有之年。

  “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小暑时节,夏秋作物得益于较高的气温、丰沛的雨水和充足的阳光,进入了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此时的农田管理也进入了较为繁忙的季节。追肥、治虫、锄田、除草、培土、排涝抗旱等按部就班,来不得半点马虎。农人们踏着热浪,在广袤的沃野中埋头耕作,期待收获那沉甸甸的希望。清代袁景澜的《田家夏日》描绘了农人在溽暑中辛勤劳作的情景:“满树凉露树烟青,早作田家望晓星。妪起晨炊翁出户,牵牛前向踏车停。当午耘苗汗雨蒸,夏畦无处觅凉冰。田中粒米皆辛苦,寄语官仓莫浪徵。”

  面对小暑的酷热,古人各有避暑的好方法。唐代诗人孟浩然傍晚开窗散发纳凉,有诗《夏日南亭怀辛大》云:“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宋人秦观在《纳凉》诗中介绍了他的办法:“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在柳荫里支起胡床,夏日焦躁的心情在莲花幽香中逐渐平静了下来。宋人晁补之笔下的避暑之法却如此惬意,“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他躲到气候凉爽的玉溪与友人烹茶、分茶,别是一番滋味。《明词汇编》里一阕词写得生动:“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气初刚。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古人在小暑时节,熬南瓜汤喝,着粗布衣服,热气进屋时,煮一壶茶消磨时光,悠闲而安宁,追求的是一种心静自然凉的境界。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小暑,一个花木葱茏的节气,它拉开了盛夏的帷幕,它让人们的辛勤汗水挥洒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的奋斗激情一次次绽放,也让人们将丰收的梦想绘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题图摄影:黄咏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