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传统产业的“现代范儿”系列评论之一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塑造出“有趣的灵魂”②
深一度~~~
漫话~~~
新视野~~~
新视野~~~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想会客厅
营造“近悦远来”的开放创新生态
梁学平 孙一琳

  对话人:

  梁学平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孙一琳  本报评论员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造良好的开放创新生态,让“土壤”更加肥沃,产业发展才能更具活力。

  孙一琳:良好的开放创新生态带来的是更稳定的市场预期、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多发展机遇,能够不断提高一个地区对经营主体的吸引力,让更多企业“慕名来”。

  梁学平:我们能从创新生态的营造中,看出一个地区对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支持。产业发展所需的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丰富的人力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皆在其中。同时,一个拥有良好创新生态的地区,提供的是可预期的广阔市场空间,更容易吸引企业关注和投资,也能更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进而激发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产业竞争优势。这是企业的信心之源,也是以商招商、以链招商、以会招商、以园招商的关键,可以不断吸引大项目、好项目、好企业落地。

  孙一琳:营造开放创新生态,要有产业视野,不能只停留在“一企一策”上,而是朝着“一业一策”转变。可以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在重点领域、环节和区域先行探索。

  梁学平:产业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进程中,会涌现很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相对应的要有新制度、新平台、新体系。举个例子,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是天津经开区的主导产业,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天津经开区加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建设,构建生物医药健康知识产权数据库,促进专利转化。用更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去解决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中的共性技术服务难题,才能满足经营主体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真正为企业谋创新、闯市场保驾护航。

  孙一琳:您提到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营主体会产生不同的需求,这其实也对营造创新生态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及时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量身定制、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

  梁学平:随着产业发展,企业对科创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新基建”建设等有更多的需求和期待。这需要我们把发挥政策效力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以更精准的政策打通产业发展的堵点,解决企业关心的痛点。除了在政策供给上要有产业视角、注重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外,更重要的是在政策执行和效果评估上聚焦企业个体。政策执行中重视企业对政策落实中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解决的主观感受,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回头看和效果评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动,才能更好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扶持作用,支持产业的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孙一琳:如果把开放创新生态的打造视为一个链条,有关部门主导的政务服务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还有以其他各类机构主导的科创服务、金融服务等专业服务,环环相扣。如何激发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与生态“共建者”的潜能?

  梁学平:激发这种潜能,要着眼于破除制约各类专业服务机构释放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比如通过政策引导与激励,提高参与共建的积极性;搭建合作平台、行业论坛等,为“共建者”提供更多深入参与行业发展的机会;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优化认证评级体系,让服务机构能够根据反馈持续改进服务,形成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与“共建者”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状态,实现企业及机构间在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等方面的集聚整合,产业发展也会更具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