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沽上丛话
津门名家谈艺录(四)
姜毅然:
线条也须富有情感
章用秀

  姜毅然是天津老画家,名世刚,室名十二石山堂,生于1901年,卒于1986年。姜先生的伯父姜秉善是清朝翰林,父亲姜择善为举人。承家学,他8岁时学画,受张兆祥影响,得罗朝汉、严台孙指教,又曾在北平艺专进修,1932年在天津举办毅然画会,传授国画技艺。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杨柳青画社编辑。

  姜先生善画花卉,亦画山水。先生在世时就给我画过山水,极见功力。他曾对我说:“上海画家吴石仙善画雨景山水,我画雨景是先在宣纸上喷水,然后画景物。”先生画给我的雨景,墨色淋漓,极具大雨滂沱的效果。但先生最为叫座的还是他的工笔重彩花卉和他的白描花卉。他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吸取了宋元以来花鸟画的组织形式和表现技法,在勾勒和点染上有很深的功力。同时,他又十分注重写实,曾经以极大的精力从事花鸟的写生,并从植物学的角度,精心研究各种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其工笔重彩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继承前人画法、画风的基础上,吸取写意画洒脱和富于变化的特点,大胆运用工写结合、粗细混合的表现手法,为工笔重彩画创出了新路。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的工笔重彩画即在全国首届国画展展出,金碧重彩画《绣球花》曾在欧亚数国巡回展出,后被珍藏在英国伦敦艺术博物馆。在瓷青纸上所绘勾金《葡萄》和《博古花卉》以珍品入藏天津艺术博物馆。他工于书法、诗词,词宗南宋姜白石,以题画诗见重,作品诗、书、画、印相契合,颇具文人气息。

  姜老先生是我的忘年交,先生在世时,与我无话不谈,麟鸿频数,交往甚密。对于中国画,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解。他曾专门向我谈到他对白描画的认识。他说:“白描源于我国古代的‘白画’,是中国的一个独立的画种,既然是独立的画种,自然有它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双勾填彩’的双勾。白描是用墨线勾描物象的轮廓,不着颜色,或部分施淡墨渲染,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线条既需简练又明快,突出表达了对象的立体感和质的软硬特征。北宋李公麟擅用白描画人物,南宋赵孟坚用白描画水仙等。其后画白描的代不乏人。明末陈洪绶所作白描仕女、花鸟、草虫所法李公麟,造型较为夸张,富有装饰美。清末任熊、任薰及弟子任颐均善白描人物、花鸟,下笔雄健,法出陈洪绶,但装饰趣味更浓一些。”

  姜先生认为:“既然白描是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各种物体的形态神情,就必须着意于用笔。‘笔以立其质’,也就是‘六法’中的‘骨法用笔’,这是绘画艺术表现技法最基本的方面,用笔初画白描自然先研究执笔之法。执笔是和书法相同的,‘指实’‘掌虚’‘笔直’‘腕悬’。我国书画是同源的,如书法下过功夫,画白描就方便多了。白描用笔要方圆并见,侧锋、中锋变化很多,如长短、曲直、粗细、疏密、转折、顿挫,笔势生动灵活,回旋飞舞,不死不板流利婀娜而又刚健,不露锋芒,变化而又统一。切忌排比、软弱、粗野、紊乱,要有节奏韵律感,即线条本身也须富有情感。”

  姜先生对白描画的深刻领悟,使得他的白描画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其《姜毅然白描花卉集》曾两次出版,刘海粟、张伯驹、周汝昌等人激赏不已,纷纷为之题诗作序。这部白描花卉集收入了姜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写生基础上精心创作的148幅白描花卉画。他的这些白描花卉表现技法极其高超。他根据白描是用线条表现物体形态这一基本特点,着意于用笔,依照描绘对象及其不同部位的特征而变化,点划孕育着情感。张伯驹先生对姜先生的白描画颇为欣赏,调寄《人月圆》,有“万紫千红春何处?一瞬镜中看”之句,以表赞叹。时年84岁的刘海粟先生也赋诗赞曰:“瑶台月下逢,一霎过番风。何用著颜色,本来即是空。”(《己未春题毅然画师白描花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