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碎片化阅读也是阅读(图)
张田勘 题图摄影 咏梅

  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为很多人的主要阅读方式。“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2分钟看完一个视频”屡见不鲜。

  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并不是读书。因为这样的阅读会让人难以把握书籍所要传递的完整和全面的内容,容易让人失去思考,或没有思考的时间,难以通过分析、归纳而汲取其中的营养。就像人们吃食物,如果没有经过肠道,尤其是小肠细致深入的吸收,人难以获得丰富的营养。

  培根曾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但他并没有评说哪一种读书才算是正式的读书和好的读书,因为凡有所读,皆有帮助。

  一方面,碎片化阅读的存在和扩大是基于数字和通信技术的支撑,另一方面,对于多数人来说,即便一本薄薄的书,也会有携带不便之处,而且有些人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时间,因而手机接收的碎片化信息和书籍,以及琐碎的阅读方式就成了今天不少人阅读的主流。

  事实上,碎片化阅读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对于一般人还是专业人员,碎片式的“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可以让人至少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和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不同的人当然有不同的效应。对于一般人,是一种启蒙和常识普及,对于专业人员,也可能是一种线索,会让其再深入查阅并在后续的时间里详尽阅读,从而准确把握原著的观念、观点、思想和内容,经过分析和推理,再加上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看法。

  对于像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样的鸿篇巨制,有上下两卷,共五篇三十二章,即便是有时间的专业人员,也未必能从头至尾卒读。但是,如果有人把它归纳总结了,只用几十字、几百字或上千字介绍它的主要内容,即: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而对第一卷劳动分工论的总结是,劳动的分工能够大幅度提升生产力,越是精细化的分工生产效率越高。劳动分工源于人的天性、人的语言交流、生产力发展剩余产生后的必然结果……知道这样的知识点,让人多少有些获益。

  大多数读者读到这样的内容和观点尽管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也足够了,可能只有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和市场的人,才会仔细研读全书。一则,普通人没有必要知道亚当·斯密是如何论证他的观点的,二则,对于读书的实际效应以及书中所说的观点是否正确,是不能从书本本身获得的。因为,“读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的流行也在于,要感谢那些书评人,尤其是把深奥的大部头著作拆解、归纳和简化的读书人。能把一本动辄十多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的书提炼成上千字或几百字,不只是要有深厚的功力以及对一本书的准确理解,还需要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样的工作,纯属于启蒙和知识(信息)普及,这其实也是一种努力和付出。

  当然,碎片化阅读并不会要求人们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可能会漏掉很多重要内容与营养。但是,对于一般人,有这样的碎片式营养也够了,因为他们可以从各种大量的碎片化阅读中获取多方面的营养。至于碎片化内容是否正确,读书人会在以后的时间通过其他的和相关的碎片化内容来比较,而且,对于使用书中所讲的内容,更主要是靠书籍之外的实践。

  碎片化阅读的另一个好处是,对于那些望而生畏的大部头书籍,可以降低门槛并让读者克服畏难心理而获得实际上的收获。那些5分钟教你学会编程和剪辑的阅读,如果照着书中或短视频的步子去做,就会发现其中的操作有点类似于复制粘贴的傻瓜操作,几乎毫不费力。这实际上也是科技产品傻瓜化的一个原则,可以使得某些科学观念、科学素养得到普及,也使科技产品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

  只要能读书,就是好事,无论它是碎片式还是正襟危坐式,更何况碎片化阅读也不失为读书多元化、通俗化和知识信息普及的一种简单实用和有效的路径。碎片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和营养,并且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和知识,它已经广泛而大量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我们需要的是接纳而非拒绝,并且在接受的同时去芜存菁。

  题图摄影:咏 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