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知道柳如是,有一部分原因是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柳如是经历乱世,却为天下读书人做了一个榜样。然而陈寅恪先生八十万字巨著,很少有人能看完,幸好还有这本《红豆遗梦:柳如是小传》。
对于写作者来说,对同一个题材的不同书写,往往深具挑战,尤其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已珠玉在前,然而汪兆骞先生以清丽简洁的笔法,抛开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浩繁的考据资料,用《红豆遗梦:柳如是小传》为读者带来了自己独特的关注与思考。
本书包括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其中正文共十章,忠实描绘了柳如是人生中各个重大节点与高光时刻,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柳如是身在浮世、心向清欢的传奇一生,凸显她在历史命运选择中的果敢决绝和忠贞品质。
柳如是生于1618年,本名杨爱,幼年因家贫被掠卖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与名妓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因喜欢辛弃疾的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自号“如是”。
她天资聪慧,容貌俏丽,能画工诗,颇负盛名,但生性洒脱,不循常规,在乱世风尘中经常作儒生打扮(本书封面即为清顾昭所绘《柳如是幅巾小像》),与张溥、周道登、宋征舆、陈子龙、汪然明等文人名士诗酒往还。她主动追求年过半百的钱谦益,终以正妻之礼嫁进钱家。钱谦益取《金刚经》首句“如是我闻”,为其建“我闻室”,因此又号“我闻居士”。
钱谦益是明“万历进士,崇祯时官至礼部侍郎。清兵入关、福王在南京组建政权后,又任礼部尚书。弘光政权灭亡后,钱谦益屈膝降清”。清南京沦陷后,柳如是曾力劝钱谦益以死明志,还曾全力资助抗清义军,可以说巾帼不让须眉。据记载,明朝灭亡,柳劝钱殉节,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择一种。钱面有难色,柳如是奋身跳入荷花池,钱使出全力拉扯,因此柳如是身殉未遂。
柳如是如何流落烟花柳巷?如何与钱谦益相遇相知相处?如何以正妻之礼嫁入钱家?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走到人生终局?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柳如是经历了什么,又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作者在书中均为我们细细道来。
诚如汪兆骞先生在本书的跋——“写作缘起”中提到,“我的写作原则是,努力开掘历史生活中真实人物所具有的‘人与文化’的深刻、永恒内容,坚守知识者所秉持真理道义之风骨。这一过程如同开矿,用未经提炼、雕琢的原矿,呈现历史风云与时代波澜。”
书中这样的“原矿”非常多,除了那些生动的历史细节以外,还附有几十幅彩插以及柳如是的诗集《戊寅草》和钱谦益学生清人顾苓所作《河东君小传》,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理解这位女中豪杰补充了丰富的资料。
《戊寅草》收有柳如是诗九十六首、小令十二首、赋三篇。细读柳如是的诗词,意境清丽、细腻深情,不禁感慨如果她生于现代,又将会有怎样精彩的人生?现实中的柳如是,在钱谦益病亡之后,遭遇钱氏族人的逼迫,强行要求分割财产。最后柳如是以自缢的方式,保全了孩子和钱家的财产,可以说用生命“向她一向鄙视的封建礼法”做了“最后的反戈一击”,“为自己以及其他被侮辱、损害的女性,唱了一曲悲壮的挽歌”。
国难当头之时,柳如是曾有言,“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这种风骨,或许是触动陈寅恪目盲之后,凭记忆口述八十万字《柳如是别传》和汪兆骞先生收集二十年资料,退休十年之后开始动笔,整整写作九年终于完成《红豆遗梦:柳如是小传》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