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梁斌先生诞辰110周年
(1914.4-2024.4)~~~
~~~
~~~
边走边画~~~
沽上丛话
邮缘(三)~~~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沽上丛话
邮缘(三)
叶君健:处处有美
吴裕成

  那种红色的扇形贝壳,有时在海滩就能拾到。中国邮政1992年发行的《近海养殖》特种邮票,标明这贝名叫栉孔扇贝。发行首日,我给明信片贴上邮票,加盖纪念邮戳,后又贴上我的题诗剪报:“扇贝是碧涛打不湿的火苗,随蔚蓝色的涌动一跳一跳,令人想起《山海经》神话,羲和在甘渊为十个太阳娃洗澡……”请叶君健先生题签,是在转年春天。叶先生题:处处有美。

  叶君健(1914—1999),翻译家、作家,他是从丹麦语文本汉译安徒生童话第一人。为此,上世纪40年代在英国生活时,他学习丹麦语,到哥本哈根旅行,开始了持续40年的译介活动。他的译作,传神且有诗意,影响了几代读者。叶君健用多种语言写作,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作家。

  年近八旬的叶先生奇迹般从患癌病痛中走出来,这是见到叶老前一天,从先生之子念先那里听说的。念先说,是前列腺癌,手术、化疗,出院后外文局照顾,给了有暖气的楼房居室。念先先生讲自己也有天津情怀,小时候曾住沙市道,现在常与天津社会学同行交流。说着,找出一张名片,上面印“写译撰稿人、世界语者”。我说,您这是家学根底呀。

  转天2月25日,我去拜访叶君健。先生身体硬朗,看不到术后化疗高龄人的孱弱。他说,去年秋天住院几个月,恢复得还好,现在每天写写弄弄,做一点文字上的事情。他羡慕新一代中年人,可以做专业作家。他说:“我们当年没有这个条件。我是干部,要上班,运动来了要改造思想。写作只能是星期天写,春节放假那几天写。都70岁了,才从工作岗位解脱出来,不上班可以全心写作,又觉得精力不足了。”

  那天,叶君健讲得最多的是作家老舍,话题由1949年同船归国说起,新中国的召唤让海外游子充满激情、怀揣憧憬地回归。叶君健由英国归,老舍从美国回,都取道香港,在那里登上同一条目的地为天津的海船。

  叶君健的归途,船行地中海,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叶先生说,1938年武汉失守后,他曾在香港做抗日救亡工作,因此有“关系”做接应。抵港后,听说广州刚解放,很乱。陆路不便,只能走水路,奔天津。地下党的同志帮助他搞到船票,是条英国商船。当时台湾海峡也紧张,船家放出风声,要先到朝鲜半岛仁川港,再转航天津。那时的香港,国民党特务活动猖獗。老舍到后,没有人接应,藏着躲着,不敢公开露面。

  叶君健回忆说,“上船后,我们碰到一起。老舍还没有与国内接上头,跟我说:怎么办呀,到岸后住哪呢?我上船前已请地下党的同志拍了电报,心里有数,就安慰他,没关系的。船到天津,一靠岸,天津军管会交际处的同志登船喊我的名字。我说,我是次要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呢,老舍在船上。军管会的同志很惊喜,将我们接到交际处,晚上招待我们饱餐一顿。天津这边给北京打电话,据说是周总理亲自作了安排。老舍先行到了北京”。

  叶君健在津与妻儿团聚,然后进京。他回忆,“我到北京,去见老朋友卞之琳。卞之琳说,我领你见一个人。见到的是文化部副部长周扬。周扬说,你别走了,就在这里工作吧”。这以后,叶君健安家北京。

  叶君健先生为我讲老舍,不仅仅因为他们共同的天津经历。1942年在重庆,叶君健与苑茵结婚,老舍是证婚人。多年交往,叶君健懂得老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