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艺宫灯 春灯万盏闹新春(图)
白 英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唐代诗人张萧远在《观灯》描述了古代节日观灯的盛况。地处塞外张家口蔚县的暖泉古镇被誉为“中国十大最具年味儿的地方”之一,年节中的古镇,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造型各异颇具北方特色的古典式铁艺宫灯,给古老的城镇增添了更多的喜庆氛围。

  行走在冬日的暖泉,艳阳高照,大街上处处彩灯高挂,丝毫没有古诗描述中塞外苍凉悲壮的感觉。大街小巷,游人如织。店铺的老板忙活着手里的活计,热情地介绍着自家的特产。一众店铺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家名为“手工编织灯笼”的店铺,步入其间,只见屋顶上吊的是大型宫灯,柜中摆的是各色挂灯,桌上放的是微型工艺灯,一组组色彩艳丽的铁艺灯笼,构思巧妙造型别致,置身其中,仿佛来到“灯笼世界”。店铺老板是做灯近三十年的老梁师傅,他热情地为顾客介绍着他的手作铁艺灯,这些灯笼看似简单,但制作过程极其复杂,小到绕铁丝、配颜色,大到搭骨架,都需要纯手工制作,其中融入了很多民俗特色,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梁师傅制作的铁艺宫灯,灯笼骨架用黑色的细铁丝编出网状花式图案,红色的纱布从内侧贴进去,使精美纹饰的骨架露在外面,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气息。“一个20厘米左右的小灯笼,也得一个老师傅做上一天,大的用时一周或者十几天也是常事。”梁师傅指着手里正在编的一个灯笼框架说,别看它看着很简单,但实际上制作过程很复杂,需经过选料、拉直、设计、拧花、装配、制托、盘梁、裱布等8道主要工序,更重要的是,纯手工制作会耗费大量时间和心血。“在这些工序当中,拧花是最关键的环节。”开始下料是第一步,铁丝得裁得一般长,先用粗点儿的铁丝拧几个圈,这些圈相当于灯笼的骨架,再用细丝依圈起头,拿钳子将铁丝互相交织拧出花样,就是灯笼的骨骼,每个花样都是一点儿点儿拧出来的,“灯笼的图样,都在脑子里”。一根根细细的铁丝,在梁师傅手中经过千转百折,编制成造型各异、精致典雅的灯笼框架。然后是上漆糊布,这是妇女们的拿手好戏,布从里面糊,还要糊结实,布与铁丝的接触面很小,需要用针锥从外精确顶住,与伸进灯笼中的手配合,把红布粘实粘牢并保持平整,这很考验手工艺人的耐心与细致。最后经过装配、制托、盘梁等工序,一盏灯笼才算大功告成。

  层层把关,步步尽心,一道道工序细心雕琢,一个个环节巧手编制,大红喜庆的立式宫灯、小巧玲珑的瓜型灯笼、色彩斑斓的圆桶灯笼……清新古朴、流光溢彩的各式灯笼跃然眼前。回忆起这些年制作灯笼的变化,梁师傅说,为了延长灯笼的使用寿命增加灯笼的实用价值,铁丝仿古灯笼也在不断改进创新,他们把原来灯笼面所用的普通布料逐步改为麻布和现代气息浓厚的仿羊皮材质,并将绘画、剪纸、编织、刺绣等艺术元素融入铁艺灯笼的制作中,基本造型也拓展为坛形、桶形、方形、六角形、球形五大类别,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宫灯、葫芦灯、异形灯等60多个规格100多个品种,铁艺仿古灯在他们的手中演绎出新的乐章。

  灯笼点亮了古镇的夜空,也给游客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蔚县暖泉镇的铁艺灯笼,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熠熠生辉的光芒,点亮了红火的中国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