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作家成名之后,很少回首幼稚的学生作文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作家热爱写作的原因,可能就是某次作文课上他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当场诵读,由此获得了成就感,并找到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相声泰斗马三立,也是在学校里偶然的一次表演中获得了信心,才坚定走上了艺术之路。
一个写作者文字频频发表,有人喜欢、受到好评、获奖,这些都是他持续写下去的理由。当然也包括获取稿酬,但收益确实不是最重要的。很多小刊物不给稿费,不少作者也愿意写,他们更在意的是作品能有反响和共鸣。有的作者有其他收益渠道,宁可把挣钱的事先放在一边也要写作,作者更看重的还是被认可,获得感才是写作最大的动力。
而一个人拿起笔来讲述自己的心事、感受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原动力可能还不是获得肯定和声明,一定另有原因,因为他只有写出了文章之后才会让别人看到。最初可能还是热爱,是热爱写作吗?不是,热爱的应该是生命。写作只是艺术表达或者生命表达的方式之一,有人选择歌唱,有人选择绘画,哪怕是为爱人做早餐、洗衣服,这都是表达方式。白天鹅歌尽而亡,写作人也可能一写就是一生。
为什么要表达,把爱留在心里不可以吗?写作这种表达,更多的不过就是抵御对时间流逝的恐惧,记录下时代和自己,求得内心的安宁。
写日记和写信,也是写作的重要内容。写日记是自己跟自己说话,写信是自己跟自己喜欢的人说话,而写作,是自己跟这个世界说话。所谓热爱,是对某个人的,也可能是对全世界的。
很少有人想把自己的日记公开发表,不想自己的生活和隐私被别人知道。写的信,不管是写给伴侣还是写给母亲,表达的都是对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人的思念和爱。纯粹文学意义的写作,是给整个世界看的,可以把纯文学比喻成公开的日记,是无处寄出,因而寄情山水,寄给全世界的信。
在一定意义上说,写作实际上是一种纠缠。所谓不吐不快,必须要把情绪和爱表达出来。心情烦闷的人写日记跟自己对话,如果不进行写作这个心理建设,他可能会觉得长夜漫长得过不去,写好了以后心情得到改善,长年累月写日记形成习惯,如果不写就像早上不洗脸就出不了门一样。对于写信来说,要寄出的才是信,但有的信偏偏最后没有寄出,写信时就像犯了烟瘾一样必须完成,一旦写完也可能觉得没有寄出的意义了,因为心情已经平复了,看来更重要的是抒发本身。
对比日记和书信,可以拿去公开发表的纯文学作品,无疑兼具表达和渴望受到关注两种功能,就像孩子受委屈时的啼哭,我思我在,我写我在。哭出来是为了表达热爱,也可能是“求抱抱”,无非爱的同时也希望被爱。
写作者总是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发现能力,写作者能持续地把生命发现结合细腻的情愫表达出来。写作者或多或少都曾经有过“名垂青史”的理想,想让自己的作品能流传后世,就像俗话说的“有儿不死,有文不朽”和更高境界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写作者的高远理想赋予了写作更高的意义,但写作者也都知道,写作首先是个体行为,起初和别人关系不大。文章是不是能更有价值,首先得写出来才能知道,还要接受历史的检验。能不能留下来写作者自己不知道,在自己身后留下来,也和自己无关了。
对于很多写作者来说,写作不仅可以平复心态,也可以抵御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焦虑,写着写着心情渐渐得到舒缓,但时间毕竟还是分秒而过,写作者也知道这是不可扭转的事情,但他可能会觉得,时间走了,自己老了,但文字留了下来,一页纸一页纸地铺起来,好像是人生一步一步向上的阶梯。
还有什么方式可以留住时间和生命吗,摄影师说摄影可以,写作者说写作可以,真的可以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写作者思考着这样的哲学问题,在困惑中还是情不自禁地把思想写下来,他必须写,这是写作的理由和求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