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打卡的景点,不在景区里”,这是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折射出游客心态的转变──期待在旅行途中,有一些个性化、特色化、定制化的体验。如何契合这种新需求?将以景区为主架构的模式,转变为以“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的模式,将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正成为一个发展方向。
在不久前落幕的旅博会上,天津展区展台中央位置有一扇神奇的“任意门”,每次打开,都能在门后屏幕上看见一处美景,很多外地参观者感慨:“没想到天津还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得去好好逛逛。”的确,天津“家底”厚实,有山、有海、有河、有湿地,有特色建筑群、津味儿美食,有曲艺、相声等民间艺术。在短视频平台上,天津独特的城市气质和天津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屡屡“出圈”。
“珠子”有很多,怎么“串”是关键。这离不开便捷化乃至定制化的交通服务,也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加持。比如,打开“I·游天津”小程序,一张地图上清晰地展示了哪有好吃的、好玩的,还能自动规划最佳游览路线,寻味天津“烟火气”的同时,去五大道坐马车,逛逛名人故居,再去听个相声,看看海河夜景……把游客“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聚起更多流量,汇起更多人气。
当然,串珠成链既是空间上的,也是产业间的。深挖、融合各类资源,串起一条条场景多样、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才能放大文旅资源的聚合效应。“吃、住、行、游、购、娱”的消费力不可估量,把各个环节做到丝丝入扣,既可以激活更多文旅新业态、新模式,也可以让人才、产业、资金等要素流动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