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让我们记住 这些动听的名字~~~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我们记住 这些动听的名字
朱凤霞 陈凤芸 乔月楼 杨凤杰
单炜炜
杨凤杰
乔月楼
朱凤霞
陈凤芸

  朱凤霞 【天津时调老艺人 2021年10月10日去世 享年90岁 】   

  观众大喊“就为你来的”

  朱凤霞是天津时调“三块玉”(王毓宝、二毓宝、魏毓环)之外,深受观众喜欢的天津时调老艺人。朱凤霞的父亲朱文良,人称“小朱佬”,就是相当有名的天津时调老艺人,能弹善唱,朱凤霞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老鸳鸯调,也有个小绰号叫“小面包儿”。

  老鸳鸯调是天津时调中重要的一种曲调,和靠山调相对独立。“三块玉”也都擅长鸳鸯调,但朱凤霞被认为是“天津最后一位专攻老鸳鸯调的时调老艺人”。

  上世纪50年代初,朱凤霞和父亲在由曲艺演员自由组合的河西曲艺队演出,河西书曲队和曲艺队合并,河西区曲艺团成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朱凤霞和曲艺队的老伙伴廉月儒,加入了当时由专业演员组成的民营的天津市民族曲艺团。

  朱凤霞并不保守,曾演唱《红娘》《彩楼配》《秦香莲》等新曲目。尤其是《红娘》和《秦香莲》,是由单弦名家刘洪元创作,朱凤霞演唱极受欢迎。刘洪元是朱凤霞的表哥,刘洪元的女儿刘长玲嫁给戴玉民、刘洪元的侄子刘志光娶了花五宝老师的女儿罗香、朱凤霞和廉月儒是前后楼的邻居……这些都是曲艺行内的老艺人、演员、弦师,有人曾和朱凤霞开玩笑,您这正是“三环套月”的亲友圈啊。

  2006年12月22日在中国大戏院庆祝钟吉铨从艺65周年专场,朱凤霞演《秦香莲》,一张嘴掌声雷动。2010年,在和平文化宫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鼓曲展演上,她以78岁高龄演唱了全本《怯五更》,有观众现场大喊:“就为你来的!”2016年参加了“走近大师”濒危曲段抢救记录首场演出、2017年参加了非遗资料的录制工作,她留下的录音录像,也都成为艺术典范。

  朱凤霞自幼曾拜师裘盛戎的琴师汪本学习清唱二黄。后来,在一些演出中,她多次反串花脸《探阴山》,展现了高超的唱腔艺术。

  陈凤芸 【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 2022年 8月19日去世 享年86岁】  

  西河大鼓和相声结良缘

  陈凤芸是辽宁沈阳人,出身曲艺世家,自幼随父学艺,兄妹四人中,有三人先后学习曲艺。父亲去世后,年幼的陈凤芸为了维持家里生活,同姐姐向西河大鼓名家左田凤先生学艺,后拜入田荫亭先生门下,擅演长篇大书。

  陈凤芸的丈夫是天津著名相声演员黄铁良。2005年,天津茶馆相声开始走红后,黄铁良和众友相声团的老伙计们也开始广为人知,可是比起妻子,行内人时常打趣他,“陈老师在天津成名时,您还没来天津呢。”

  作家“萧陶”曾在悼念陈凤芸去世时,讲述陈凤芸和黄铁良先是同事,再缔结良缘。在1958年,黄铁良跳槽到了陈凤芸的和平书曲队,在编演新节目《苦菜花》时,陈凤芸请黄铁良“搭梁子”。两人暗生情愫,后经梅花大鼓演员周文如撮合,结为夫妻。故有人戏称“黄、陈二人的婚姻是‘写梁子’写出来的”。

  陈凤芸退休后很少登台演出,偶尔登台也是演唱小段儿。2016年,在中华曲苑组织了濒危曲种、曲目抢救记录展演活动中,演出了长篇大书《杨家将》片段,之后几年,陈凤芸在为数不多的演出中,为观众展示了西河大鼓书“说唱并重”的艺术风格。

  曾当工人

  基层、茶馆演出两不误

  乔月楼 【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 2020年11月7日去世 享年99岁】   

  乔月楼的师父、养母即婆母,就是中国曲艺史上赫赫有名的“盖河南”的“坠子皇后”乔清秀。乔清秀在天津成名后,从河南老家抱养了8岁的乔月楼到天津,乔月楼跟乔清秀边学艺,一边伺候乔清秀,在后台,乔月楼专门抱着乔清秀的小茶壶候着饮场,9岁时就开始登台演出。

  少年乔月楼跟着乔清秀,长能耐也长见识。四处演出时,她见过园子里热情的百姓,也见过当时的大军阀、帮会大头目,在上海时,黄金荣、杜月笙都给乔清秀送帐子、送桌围子;也见过乔清秀在看电影《花木兰从军》时,随即把影片中好听的对唱旋律化用到河南坠子唱腔中;也经历了地痞流氓的专横跋扈……

  乔月楼完整地继承了乔派艺术,成为乔派河南坠子第二代传人掌门领军者。天津解放后,乔月楼加入和平区曲艺杂技团。1958年因琴师康元林患病,她转业到天津自行车车铃厂,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演出,再去茶馆演出。那段时间不管多忙,工作多重,乔月楼也丢不下她的艺术。1982年,应中央广播电台、天津广播电台以及河南郑州、南乐县、濮阳等地邀请多次讲学,传授乔派坠子。1984年,召开了天津、河南、山东三省市河南坠子研讨会,乔月楼重又登上了阔别已久的舞台。2006年11月19日,在北京广德楼举办了庆祝乔月楼85岁寿辰的专场演出,乔月楼演唱河南坠子《蓝桥会》的片段,引起强烈反响。

  杨凤杰

  【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 2023年3月3日去世 享年75岁】

  投入琢磨唱段 差点出车祸

  杨凤杰常说:“自己遇到了好老师。”老师,即指她的两位授业恩师,也指众多天津曲艺老前辈。

  杨凤杰出生在宜兴埠,她的伯父会弹三弦,在当地曲艺演出场所永丰会所当伴奏,上世纪50年代,曲调几乎全部采用了单弦牌子曲的曲艺剧在天津盛行。年幼的杨凤杰看不懂剧情,却很快能跟着唱起来。1960年,她考入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第一志愿”就是单弦。

  在少年队,杨凤杰师从京韵大鼓名家、有着“曲艺教头”之称的桑红林。队中的小学员都是由桑红林开蒙,再由桑红林根据学员条件分配给不同曲种、流派的老师们。桑红林还有个男弟子赵桐光,后来被称为“小刘宝全”。赵桐光不但是杨凤杰的师哥,还娶了她的姐姐,成为大姐夫。杨凤杰在后来的教学中,曾延续桑红林的教学方式,给徒弟们分别传授讲解不同的段子,实际上徒弟们同时学会了几块活。

  1962年的第一届津门曲荟,杨凤杰不但参加了学员专场,还在纪念刘宝全去世20周年的刘派京韵大鼓专场演出,报纸上登载的是小映霞、桑红林、小岚云、林红玉、良小楼、孙书筠的6个节目,而在现场开场时,14岁的杨凤杰在桑红林的要求下演唱了《赵云截江》,当时桑红林还在现场向观众“托付”,希望观众多多鼓励。桑红林去世前,还嘱托爱徒一定要去北京拜师名家孙书筠继续深造。1997年,杨凤杰拜在孙书筠门下,艺术之路更向前进。

  上世纪80年代,一场赈灾曲艺演出还缺少一个京韵大鼓节目。曲艺老前辈刘洪元和花五宝就想到了杨凤杰。两位老人家从市里坐公交到宜兴埠,一路打听着找到杨凤杰家中,人不在家就留了一张纸条。也正时因为这次机遇,杨凤杰重返曲艺舞台,并创建了民族曲艺团。很多年后,时调老艺人朱凤霞和西河大鼓名家艳桂荣,在遇到杨凤杰时说:“只要你招呼,(我)还给你去演。”

  后来,杨凤杰重新回到天津曲艺团,成为攒底大轴演员。她不但继承了桑、孙二位名师的艺术,还根据自身的条件不断努力发展。下放时,坏了嗓子,她开始重新一字一字地琢磨,重低音的另一路唱法增添了刘派京韵大鼓的艺术表现力。有一次太投入琢磨唱腔,开着“小木兰”回家时,和大货差点来了个“车毁人亡”。表演时大气的“刀枪架”,更是专门学习了京剧的程式动作,化繁为简点到为止,一次她在唱《马失前蹄》时,一位观众站起身来,举起大拇指:“大将风度。”

  低沉婉转的声腔、大气优美的工架、潇洒细腻的表演,杨凤杰收获了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她也曾远赴美国密歇根等大学,将天津曲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海外。观众常说:“活捉三郎,让杨凤杰唱活了!”

  杨凤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是在2022年11月19日,当时演唱的《白帝城》,仅仅数月后,她以并不算高龄的75岁辞世,让人心痛不已。再想起《白帝城》中那一句“喘吁吁,说我有限的光阴,要别一别众卿!”,泪目潸然。

  新报记者 单炜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