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春节前夕视察天津时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是一代代青年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必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需要深刻领悟其重大意义,更需要当代青年挺膺担当,在推动文化自信、自立、自强上下真功夫、狠功夫、苦功夫,写好文化传承发展的青春篇章。
首先,青年要在文化自信上下真功夫。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我们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浩如烟海的典藏书籍,有无数历史经验值得参考借鉴,这些是历史留给青年的宝贵财富。这就要求青年在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下功夫,在阅读中华文脉的经典文献上下功夫,努力了解和掌握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青年要在充分认识中国文化主体性上下功夫。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是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来源。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这一文化主体性表现为对中华文明发展道路连续性的自觉追求,对“中国向何处去”的自我决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二个结合”从大历史观和文明观的角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问题,真正创造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就要求青年树立大历史观和文明观,在深刻理解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的连续性和独特性上下功夫,在主动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努力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此外,青年还要充分吸收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记住乡愁》《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节目圈粉无数,国潮风格文创产品深受好评,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又为青年吸收和学习优秀的文化成果提供了载体。
其次,青年要在文化自立上下狠功夫。文化自立,就是在文化领域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独立自主是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充分体现了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历史真谛。实现文化自立,并非易事,需要青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青年要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蚀。当今西方国家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强盗逻辑、不断宣传“西方宪政”“普世价值”等政治谎言、不断鼓吹“新闻自由”“网络自由”等舆论托词、不断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反动思潮,使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处在一元文化思想与多元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国本土文化与世界外来文化相互碰撞、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复杂文化境遇中。青年是人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要坚定立场,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准则,坚决与错误思潮作斗争。另一方面,青年要发扬敢为善为的精神品质。青年要善于利用传统文化的特色,结合当代潮流进行创新。近年来,非遗和国潮深受广大青年喜爱,泥人张世家第六代传人张宇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开设泥塑选修课,受到学生欢迎。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代的价值,对当今青年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最后,青年要在文化自强上下苦功夫。文化自强,就是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文化的创新创造和传播能力,不断创造出新的优秀文化成果,永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旺盛活力。在文化传承上下功夫,是青年实现文化自强的前提。天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大量别具风格的近代建筑群落和历史文化街区,还有大量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大青年要善于利用天津深厚的文化资源,在天津方言文化研究、天津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贡献力量。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他认为,海纳百川,包容并蓄,构成了天津城市文化的特质。建筑风貌的中西合璧,文化思想的中西交流,是天津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当代文化传承发展值得借鉴的思路。在文化创新上下功夫,是青年实现文化自强的基础。青年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要积极利用专业优势,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相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崛起,让天津传统特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莲年有余”天津市学生主题年画作品展上,主创者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6岁,人们在展览中感受到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交融之美。天津杨柳青画社在文创衍生品开发方面不断发力,现在这一传统艺术逐渐为人所知,成了热卖的礼物,体现了其强大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在文化传播上下功夫,是青年实现文化自强的关键。天津作为京津冀对外开放的门户,具有对外宣传独特的地域优势。广大青年要担当文化传播的使者,讲好天津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相融。要依托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等平台,积极发挥互联网宣传面广、实效性强的宣传优势,加强文化和人文领域交流,让优秀文化“走出去”,为越来越多人所了解、热爱。
(作者为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理工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