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镜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合龙”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塔克拉玛干大漠“锁边”记(图)
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合龙”
本报记者 潘立峰 韩启 摄影报道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亚瓦通古孜河两侧“锁边”区域治沙人正在立起高立式沙障。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由天津企业参与监理的和田地区墨玉县玉西开发区场外输水工程正在蓄水,该工程将于2025年全部投用,届时可灌溉农田面积达15万亩。

  在策勒县红枣晾晒场农户正在阳光下晾晒红枣。经过多年治沙,策勒县已成为红枣晾晒售卖的集散地。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于田县最后100米合龙点,治沙人扛着沙铲带着木苗行走在沙地上。

  在和田县域见疆来水产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正在为养殖的胭脂鱼、银鳕鱼、黄河鲶鱼等淡水鱼作养殖水质检测,治沙改善了环境,提升了水质和水产品质量。

  天津援疆企业新疆神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肉苁蓉深加工产品,实现肉苁蓉价值最大化,带动更多种植户增收。

  在新疆于田县,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标志着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

  民丰县后河坝沙漠阻击区,“井”字形草方格锁住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连绵的沙丘。

  在历史长河中,人类与沙漠的博弈从未停止过。

  11月末,随着和田地区于田县境内最后一片空白区完成“锁边”,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最终实现“合龙”。在现场,本报记者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心,被称为“死亡之海”,总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该沙漠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作为一项重大的生态治理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有助于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其中,“锁边”是指在沙漠边缘建设一条绿色阻沙防护带,以阻挡沙漠侵袭,从而保护人类活动区域。

  防沙治沙,久久为功。自1978年以来,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新疆各族人民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积极建设绿色阻沙防护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该绿色阻沙防护带累计长度已达2761公里。

  今年以来,新疆向仅剩的长度为285公里的空白区发起了“总攻”。这些空白区被认为是“锁边”阻击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涉及新疆3个地州,包括和田地区皮山县、策勒县、于田县和民丰县,喀什地区叶城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其中,和田地区的任务量最大,前述4个县共需完成220公里“锁边”任务。

  作为对口支援地,和田地区与天津市关系密切。欣喜的是,在和田地区防沙治沙过程中,也能看到天津企业的身影。比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天津市金帆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参与监理和田地区墨玉县玉西开发区场外输水工程。

  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新疆此前进行了“一圈、两区、三线”规划布局。其中,“一圈”是指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重点在森林、草原、湿地空白区等风沙危害区采取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举措进行“锁边”。“两区”是指在受上、下风口影响的10个县域风沙危害区,采取建设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发展戈壁设施农业等措施,实现“绿进沙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15个自然保护区(地),通过实施工程固沙、生态修复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三线”是指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南北贯通的公路线与河岸线,实施铺设草方格、种植灌草、修复湿地、“飞防”灭虫等措施,巩固并拓宽防风固沙阻隔带。

  近些年,在防沙治沙的同时,新疆各地也不断在用沙上“下功夫”。比如,除了打造沙漠公园来拓展沙漠旅游外,其还积极发展沙枣、甘草、肉苁蓉、文冠果、沙漠玫瑰等沙产业。

  在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合龙”后,新疆将继续采取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举措,增加绿色阻沙防护带宽度,巩固提升“锁边”成效。此外,其还要大力发展特色沙产业,促进沙漠周边的农民增收致富。

  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共处”,这种转变正逐渐成为现实。

  本报记者 潘立峰 韩启  摄影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