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毕吉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并就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等作出重要部署。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统筹推动各项改革任务有效落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一、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宏观调控的理念和思路,科学设置宏观调控目标,拓展宏观调控领域和范围,丰富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形成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宏观经济治理是对传统意义上宏观调控理念和思路的创新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仅要搞好宏观调控,更要不断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宏观经济治理在内涵和范围上远远超越主要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逆周期调节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都属于宏观经济治理范畴。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认识。2020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并强调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对新形势下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进行了再部署,更加强调系统集成、统筹协调、政策联动、取向一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二、深刻认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从而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最大化,也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从而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统筹协调用好财政、货币、产业、区域、价格、就业等各项政策协同发力,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二)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既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经济全球化退潮、保护主义抬头、外部打压遏制升级的严峻形势,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风险隐患较多等问题凸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既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更要加强宏观政策、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的统筹协调,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三)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涉及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宏观调控制度体系、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制度体系,以及产业创新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等政策体系和相关体制机制,是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治理的好坏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高低。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不断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包括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在内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能力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比如,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仍有待健全,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完善,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有待深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待加强等。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三、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点任务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动落实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任务。

  (一)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意图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要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加强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合,增强国家战略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同时,也要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

  国家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的有效实施和落实,离不开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环保、区域、社会等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和协同发力,要完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防止政策之间相互“打架”,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协调、执行机制,发挥经济综合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优化政策组合,健全预期管理机制,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健全宏观政策的市场反馈机制,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协同性、时效性和执行力。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税收制度关系国家与企业、个人的利益分配。财税体制和财税政策对经济运行、资源配置、产业发展、收入分配等具有重大影响,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高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推进财税领域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基本确立了我国财政制度框架。同时,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效率与公平、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方面,仍存有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要健全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要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机制。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探索现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自觉性和能力明显提升,金融体系不断优化,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强化,守住了不发生系统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随着金融业发展加快,金融领域持续创新,金融体系复杂度、开放度不断提升,迫切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强国建设。

  要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强化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机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四)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相继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还存在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不健全、区域间地区间分割保护和行政壁垒影响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跨行政区域产业协同水平较低、行政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要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强化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保障机制。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发展新机制。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