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讲述
曾连续13年任教高三毕业班,以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述
曾连续13年任教高三毕业班,以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做孩子们的指路人(图)
文 张希
  杜学彤在崇化中学

  杜学彤现任天津南开学校鹏飞学校副校长,熟悉她的同事都知道,她常说两句话:“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那就让我们努力成为那样的老师吧。”“如果你是这个孩子,如果这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想,又该怎么做?”仔细理解这两句话,相信每个人都会被触动。

  近年来,杜学彤指导两所学校的数十名学生在市区级征文、舞蹈、诵读等比赛中捷报频传;主抓的管乐社团和舞蹈社团都被评为天津市首批学生优秀社团。她个人也荣获了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她的人生故事,从二十多年前的一次扶贫支教开始。

  二十多年前一次支教

  让她坚定了职业信念

  2002年8月18日,对于年轻的杜学彤来说,是让她一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乡天津,来到陌生的甘肃省漳县,开始支教工作。尽管来之前她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亲眼所见之下,还是感到很震惊。

  漳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地区,隶属定西市,地处西秦岭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当时总人口不过16万,是国家十大特级贫困县之一,可以说是贫困县中的贫困县。

  谈到那次支教经历,她完全没有将困难放在心上,说得最多的就是学生。初到漳县,她被眼前的一幕幕震撼:学生们要翻山越岭,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来学校上课;他们身上的衣服补丁连补丁;冬天天冷,没有手套,一只只小手被冻得干裂……杜学彤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更坚定了要用知识帮助这些孩子改变命运的决心。她深感这是一名教师的责任担当,是她要用一生去完成的使命。

  接下来的日子,杜学彤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漳县的工作与生活中。学校将120名高三学生的教学工作交给她,年轻的她没有丝毫犹豫,勇敢地挑起了重担。

  漳县不同于大城市,这里的孩子条件差,基础薄弱,想提高成绩非常困难,杜学彤应对的三大“法宝”就是“决心、信心和耐心”。那一年,她每天从早晨7点到晚上9点,与这120名学生一起奋战。功夫不负有心人,转年的学业考试,她所带的班级成绩位列全县第一,高考成绩更是实现了历史突破。

  支教工作结束之时,孩子们亲手制作了各种礼物,和他们的家长一起前来送行。他们感谢这位比他们的年纪大不了几岁的“姐姐老师”,感谢她的辛苦付出,感谢她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感谢她给予了他们迎接人生挑战、勇敢追梦的能力和信心。

  那次支教经历,让年轻的杜学彤深刻体会到“老师”这个称呼的分量,要知道,这不是一份简单的职业,它意味着付出、奉献与责任,她愿意为此付出,为此奉献,有信心担起这份责任。

  这世上有一种追求,非名利可以驱使,非真爱无以抵达,这就是梦想,杜学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奔赴。她要做追梦人,更要做学生的助梦人。

  德育工作事无巨细

  时时处处先行一步

  在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杜学彤曾连续13年任教高三毕业班,这种连续高强度的教学工作,磨炼出她超强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寒来暑往四千多个日子,她排除万难,创造了13年零缺课的纪录。如此辛勤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一批批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步入大学校门,继续向自己的梦想进发。杜学彤以实际行动宣告,这个助梦人,她做到了。

  2013年,杜学彤开始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自从教以来,无论是作为任课教师,还是作为班主任、年级组长,她始终遵循“立身必先立德,无德无以立身”的教育宗旨,非常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主抓学校的德育工作后,她深感责任之重,但也信心满满。虽说之前她没有专门从事过这项工作,但也绝不是门外汉,而且对于德育教育,她还有自己的创新。

  与一般学科教学相比,德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做起来并不难,而一旦流于形式主义,肯定会失去意义,所以,真正要把这项工作做好,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德育工作既要注重整体,也要关注细节。自从接手学校的德育工作以来,杜学彤从没放松过一天,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校,晚上最后一个离校,用她自己的话说:“德育工作事无巨细,我要求自己必须在‘勤’这个字上下足功夫,必须时时处处想在前头,做在前头。”

  杜学彤在工作中如同铁人,但这个“铁人”也是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女,就在她接手德育工作的那一年,母亲突发心脏病住院,刚上小学的儿子小腿腓骨骨折,她都因工作太忙无法陪伴在亲人的身边。因此,她对母亲、儿子始终心存愧疚。

  走上行政管理岗位后,杜学彤深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时刻要求自己以身作则。2021年6月,杜学彤的儿子中考前,她突然接到市教委《关于选派教育专家赴黄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帮扶的通知》。这一刻,她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打起背包奔赴帮扶一线,又一次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帮扶任务。此行黄南藏族自治州,年过不惑的杜学彤,亦如当年远赴甘肃省漳县支教的那个小姑娘,热情依旧、初心未改。出发前,她留给即将走上中考考场的儿子一封信,信里这样写道:“人生有一种奔赴,无关回报,不计得失。既然选择了追梦,那么只有全力以赴、风雨兼程。”

  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杜学彤也非常注重团队建设和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她在工作中非常讲究方式方法,针对现在年轻教师情感丰富、思想活跃的特点,她从不讲空洞无味的大道理,而是从细微处入手,培养教师们的同理心和共情意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教师团队凝聚力明显提高,年轻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增强,团队中形成了既互相竞争,又相互补位、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

  德育教育与时俱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自负责德育教育工作以来,杜学彤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创新。她在第九中学任教24年,带领德育团队承担了三项市级研究课题,确立了二十余个校级子课题。她和团队开展班级特色创建、班级文化创建和班本课程三个阶段的德育工作模式尝试,提出将“楷模教育”和学校的“幸福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多年的完善和改进,形成了一整套体现第九中学特色的德育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2022年3月,杜学彤到崇化中学继续负责德育工作。崇化中学坐落在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津文庙附近。结合此地人文特点,她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文庙成人礼等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津沽文化特色的活动,开展非遗项目押花葫芦以及书法、绘画、茶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

  杜学彤心里想得最多的是她的学生,而对于家人则很少提及。她总觉得愧疚,尤其是对儿子,她坦言儿子的生活和学习她管得太少了,自己这个母亲不称职。其实,言传和身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身教胜于言传,在这么一位优秀母亲的身上,儿子学到了很多很多。2021年,她的儿子刘一尘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南开中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杜学彤用最美好的年华践行了“师范”二字的丰富内涵。谈及未来,她的回答朴实而精炼:“梦想依旧,真情依旧。我没有辜负自己的教育芳华,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嘱托。望来日,再奋进,初心不忘,时光不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