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医碰上夜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尝尝中药代茶饮、品品养生药膳、学学八段锦、体验针灸推拿……最近,河西区、北辰区的中医夜市吸引众多居民前来体验。不仅在天津,山东、湖南、江西、河南等都出现了中医夜市,群众蜂拥打卡,还有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夜市按摩帖”。
传统中医药何以“圈粉”无数?接地气,是一个关键词。接地气,接上的是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传统文化走进生活场景,与每个人更贴近、更贴心,这是中医药文化,也是传统文化赢得人心的“流量密码”。
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使老百姓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用得上,更容易引发共鸣、形成吸引力。2200多年前古人就总结出了九九乘法口诀,汉代边塞27名小吏已经用上“AA制”(所有人平均分担所需费用)……最近火起来的《简牍探中华》节目,将视角聚焦于百姓生活,从简牍出发,勾勒出鲜活历史图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马踏飞燕”铜奔马变身咧嘴憨笑的“小绿马”, 粗犷的“天祝青铜牦牛”成了呆萌可爱的小玩偶,甘肃省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开发的文创产品以“反差感”突破了人们的固有印象,萌倒一片“粉丝”。
接地气,还要有“潮气”。不久前在贵州榕江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村奥会”,其中有入场仪式、点火仪式,还有特色演出。当侗族迎客歌与《奥林匹克颂》共同响起,当传统京剧和新西兰毛利战舞同台展现,当各国“老铁”与本地老乡一起“整活”,我们看到了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看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看到了一个更加生动、立体的中国。土得原汁原味,“潮”得让人“上头”,更多传统文化项目在与时代精神、现代审美的“并轨”中焕发新生、圈了新粉。
话说回来,像中医药文化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能持续“破圈”,其根源在于悠久的历史积淀,让百姓对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心有敬重。多一些中医夜市这样的尝试,用更丰富的形式、更符合群众需求的产品,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的阐释,一次次出圈的文化项目带来的不是刹那春光,而是无数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