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报废汽车被送上流水线,仅15分钟就从整车变为碎片,而后残渣进入分选流水线,自动分类回收铜、铝、塑料等材料,经专业化加工处理后可用于再生产;一块废旧锂电池,经放电、拆解、自动铣削、分容配组等程序,走过一段循环之旅便重新“问世”……在静海区子牙河畔的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产业向“绿”,城市向“新”,绿色动能释放处,也是新质生产力“生长”处。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实践一再证明,“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画好循环经济的这个“圈”,不仅是在化腐朽为神奇,也是在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加码”。
这个“圈”,是充满科技含量的“圈”。变废为宝,推动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创新是核心动力,也是关键支撑。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被细菌“吃”掉后,转化成生物乙醇及新型饲料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缘于合成生物技术的创新突破。线上下单、实时回款、全流程可追溯,还有企业依靠自主研发的智能化云平台,扩大各类再生资源回收范围,推动了循环经济“圈”的运行效率和质量。降低废弃物的产生也好,实现变废为宝也好,于整个循环经济体系而言,没有绿色技术赋能,循环“有心也无力”。深层次看,循环经济的源头是绿色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技术供给端与产业需求端对接越紧,循环的“圈”运转越高效,发展才能“新”意盎然。
画好这个“圈”,技术是“墨”,产业是“笔”。有的企业开始更新商业模式,深度参与到产业循环中,通过搭建回收体系,让产品原料从哪儿来回哪儿去。还有的地方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从单一再生资源拆解,向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等多元化产业格局转变。着笔延链、补链、强链,上下游企业衔接愈是紧密、产业“体格”愈是强健,循环经济的“圈”愈有活力、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