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憨憨、毛发浓密、外形似羊又似骆驼——呆萌的羊驼近两年随着新兴的“萌宠经济”走红。这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动物本是“外来户”,现在却因武清区陈咀镇发展羊驼养殖业而成为“土特产”。
提起“土特产”,人们往往认为就是土生土长的东西。但宁河区岳龙镇的红瑶甘薯、滨海新区茶淀街道的玫瑰香葡萄、静海区罗阁庄的梨等一些名头响亮的津农精品,最初其实都是“外来户”,在融入本地的自然环境、产业链条后,经过改良、升级,成为“土特产”。
引进“外来户”,绝非“装到篮子里就是菜”,而是有许多门道儿。红瑶甘薯出了名的“不好伺候”,土质有一点不符合要求,产量就上不去、口感也差。这种挑剔的品种之所以能在岳龙镇扎下根,是因为那里的土壤介于黑土与沙土之间,兼具良好的透气性、渗水性和保肥性,彼此“投缘”,就走到了一起。自身优势在哪,适合什么农产品?靠调研摸清情况,靠科技手段进行分析,靠大胆尝试、小心求证来确定方向,才能避免“拉郎配”。说到底,出手要科学、精准。
让“外来户”成为“土特产”,还需要“改头换面”。如果只是复制粘贴,即便照搬成功,也难免会陷入同质化竞争。茶淀街道种植玫瑰香葡萄已有几十年,这期间采用过数不清的创新性种植技术,至今仍在利用生物技术、绿色新肥料等手段提升葡萄的品质,由此积累出了地地道道的津沽特色。事实证明,求变、创新,是一种必须练好的内功,也是让“外来户”得以深扎根的养分。
让“外来户”成为“土特产”,小打小闹可不行,还需真正围绕其建成产业、形成集群。陈咀镇除了养殖羊驼,还打造萌宠乐园,吸引驼绒加工企业入驻,并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羊驼血液研究,大有“一鱼多吃”的劲头。这不仅是在延长产业链条,也是在品牌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让羊驼成为当地的鲜明标识。把产品特色转化为多元价值,将“产”字真正琢磨透,手里握着的优质农产品才能形成发展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