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纪实
习近平主席贺信在社会各界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
总书记西北行|记者手记~~~
津门凭阑~~~
~~~天津港集团数字化转型成果
亮相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
~~~王常松主持
~~~贝尔格莱德—天津航线开通以来累计运送旅客3.35万人次
~~~陈辐宽出席会议并讲话
~~~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门凭阑
科技创新,“孵化”来点睛
津声

  发展向新而行,“孵化”是点睛之笔。

  一款以自动传感芯片为技术基础的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沉睡”了9年,天开高教科创园成立后,为这一科研项目找到了“婆家”,将产品推向了市场;一个苦于没有资金支持的智慧养老研发项目,在平台的全方位孵化服务下,融了资、解了“渴”,解决了“燃眉之急”……

  科技创新“种子”长成产业“大树”,需要在孵化、转化上下真功夫、实功夫。关于科技创新有个比喻:原始创新是“从0到1”,科技成果转化是“从1到10”,产业化则是“从10到100”,完成这三级跳,创新才算真正实现价值。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不仅看有多少科研机构和研究成果,更在于有多少成果产生价值、能否尽快孵化转化。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源头活水,那么产业创新就是要打开通道、壮大力量,形成发展的大江大河。江河奔流之处,新质生产力孕育其中。我们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加快发展“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的新质生产力,也正是要把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产业链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聚焦“孵化”二字,重在把握需求。需求,是让科研与产业“一键相连”的发力点。前沿技术和市场需求并非天然对接,“产”与“研”间的梗阻并不鲜见。有的科研立项“孤芳自赏”,没有摸准市场的脉搏;有的企业点对点寻找创新资源,周期长、成本高。如何打破供需的错位?一边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成果转化对接机制,一边吸引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落地,把供和需连起来,把产学研串起来,这是我市科创平台的成功经验。让科研与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多创新的红利、发展的红利就会加速释放。

  孵化一个科创企业也好、一项创新成果也好,既需要牵线搭桥的“红娘”,也离不开辛勤培育的“园丁”。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是结果、培育是源头。越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企业,越是具有成长性的科研项目,也就越需要政策和服务供给“精准滴灌”,及时有效解决“成长的烦恼”……让技术和市场“找到彼此”,在孵化、转化的全生命周期“浇水施肥、松松土”,从科技创新到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就会少了阻隔。

  创新的价值,在于运用。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转化、服务能力,给创新以广阔空间,给产业以更强支撑,“创新之花”方能结出更多“产业之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