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热点追踪
中国首部XR数字音乐儿童剧
敦煌九色鹿王
全国首部XR数字音乐儿童剧《敦煌·九色鹿王》“六一”精彩亮相~~~
非遗薪传~~~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薪传
郭锐 让两种非遗技艺携手共进(图)
本报记者 孙瑜

  大量采用榫卯结构、工艺要求细微处达到0.5毫米、复杂船只构件可达到数万个的郭氏古船模复制手工制作技艺,采取写实手法押绘、图案达到逼真传神效果的郭氏葫芦及配饰制作技艺,郭锐作为一项市级非遗项目和一项红桥区非遗项目的第三代传承人,从事工艺美术40余年,熟练掌握两种非遗项目的多种技法,作品题材新颖、雕刻传神、创意独特、不拘一格,同时他还创建金郭文化艺术工作室,培养后辈新人。

  两种非遗传承百年

  郭锐的工作室内摆放着他用三年时间复制出的英国皇家海军兵舰潘多拉号模型。古船模长2.6米,高2.15米,三层舱体相互通联。郭锐介绍道,制作该船模需要手工打磨出650片长100毫米、宽15毫米、厚1.5毫米的船底铜板,并以10400个直径1毫米的铆钉加固。由于上钉需一次成型,必须严格控制误差,操作难度极高。船体上的船头女神雕塑、船尾客舱及围栏、可移动火炮等几百个尺寸不一造型各异的船体组件,都是手工雕刻打磨而成。在玻璃柜中,摆放着多个郭锐制作的葫芦及配饰作品,这些作品获得了包括《百鹤金鼎奖》和《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在内的多项荣誉。

  在郭锐的记忆中,这两项非遗技艺都属于家族传承,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郭氏古船模复制手工制作技艺》创建于1915年,而《郭氏葫芦及配饰制作技艺》始于1916年。

  郭锐从父亲口中得知,郭锐的爷爷从小酷爱帆船,擅木作雕刻,后来爷爷开始研究制作古代渔船模型并逐渐发展制作出工艺更加复杂的古帆船模型。到了父亲这代,不仅自幼跟随爷爷学习古船模型制作,后独立设厂,专业进行古船模型制作。这项技艺是以真船同质材料为原料的传统复制手工技艺。制作原料包括木料、布料、线绳、金属、油漆等十余种材质,工艺涉及放样、木作、竹编、漂染、缝纫、雕刻、绘画、上漆等多门工种。

  葫芦及配饰制作技艺采取写实效果极强的押绘工艺手法压制葫芦表面图案,并设计装配手工制作的精美配饰,形成完整器。押花材料以天然葫芦为主材,在葫芦表面采取画、划、押、赶、挤、按等多种工艺技法押绘,配饰制作原料包括竹、木、牙、角、玉石等多种材质,以素活、浮雕、圆雕、透雕等雕刻技法精雕而成。

  这两项非遗,因其制作材料和工艺的多样性,要求传承人需熟知多种原材料质地并掌握数个领域的工艺技巧。所以,看似毫无关系的两种非遗技艺,其内涵和技术原理是相通的。

  上小学前,郭锐就在父辈的指导下开始做一些小的物品模型,在这个过程里接触了很多制作工具。同时,他还学习基础绘画和简单的泥塑、雕刻等,对以后熟练掌握这两门技艺有很大的帮助。郭锐说,由于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每当看到父亲做东西,自己心里就非常兴奋,想去尝试一下。由于当年使用大块的木料成本高,郭锐就用木材的下脚料来练习。

  当郭锐使用下脚料做的东西有点起色,父亲就开始进一步指点郭锐。比如,父亲在看到郭锐使用刀具削木头不规范时,就会告诉他怎么使用刀,然后再怎么磨刀,而且还要从削铅笔开始练习。受父辈的影响,郭锐现在教学生时,也是先让学生练习削铅笔。由于学习雕刻不仅要学画、使用各种刀具,而且还需要学习上色和打磨抛光等,使用的工具也逐渐多起来,郭锐觉得,正是因为学的技艺和使用的工具较为全面,这也为日后熟练掌握两门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种技艺相互贯通

  作为掌握两种非遗技艺的传承人,郭锐觉得,古船模复制的这门技艺,制作起来需要更大一点的场地,对制作者体力要求也更高,表现力也会更强一些。葫芦及配饰这门技艺,工作环境比较干净,也没有不好的气味,但葫芦制作风险性也大,需要心更细更静。所以通常他是交替来进行两项非遗创作的,比如说在给古船模绘图的时候,如果怎么也想不明白其中结构,资料也暂时找不着,没办法那就只能等,或者做船模累了的时候,这时郭锐就会去做葫芦。由于制作葫芦会静心,他很享受这个过程。再比如,葫芦押花的时候也会遇到瓶颈,因为这个工艺需要针对葫芦的不同皮质进行设计制作,在设计遇到问题时,郭锐会把葫芦先撂下,先把配饰做了,换换脑子。

  谈到两种非遗的工艺异同,郭锐说:“两种技艺都属于工艺美术,只不过在形式、表现力、材料和历史价值上有所不同。葫芦及配饰的技艺大约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古船模制作技艺的历史要更长一些。”

  郭锐介绍,古船模复制手工制作技艺主要以木材、金属为主,布料为辅,是以还原古舰船形态并结合古代制作工艺形成的传统手工技艺。这项技艺大量采用榫卯结构,工艺要求细微处达到0.5毫米,复杂船只构件可达到数万个。同时,在设计和工艺制作上要求还原古舰船精准度高、工艺制作精益求精,达到逼真传神的效果。因为难度高、耗时长,常常一艘舰船制作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葫芦及配饰制作技艺主要采取写实效果极强的押绘工艺手法,押制葫芦表面图案并设计装配手工制作的精美配饰。同样是在设计和工艺制作上要求“写实”“逼真传神”,因此制作一件优秀的葫芦艺术品也需要很长时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面对两种技艺的传承,郭锐表示,两种技艺的传承方式没有什么区别,甚至都是一起传承的,但对于传承人来说是有区别的,有的孩子喜欢葫芦,有的孩子喜欢古船模型。“我从不要求我的徒弟,把我的两门手艺都学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是有先天优势,从家族传承下来,从几岁就开始接触这两门技艺到现如今。我的徒弟年龄都不一样,让他们每个人都学两门不太可能。所以说,只要你有一些绘画基础,然后你有悟性,都可以学习,喜欢哪门就学哪门。”

  目前,郭锐的儿子已经成为这两项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郭锐还有一名徒弟和几十名学生。郭锐介绍,现如今他们每周到丁字沽小学、河北工大附小授课,推广非遗和传统文化。郭锐还创建了金郭文化艺术工作室并准备筹建个人艺术馆,他希望在这个馆内进行操作展示、培训,方便更多的人来参观,让更多人对这些非遗技艺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