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黎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为有效激发乡村社会的内生动力,需要打造吸引力强、发展空间广阔的乡村人才生态。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四方面下功夫,全链条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沃土会聚扎根。

  □ 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乡村引进人才

  一是完善“优秀村干部”和专业技能人才引进计划,实现人才引进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一方面,不断优化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驾驭局面能力强、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优秀干部;另一方面,有序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技能人才参与乡村建设,搭建乡村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桥梁纽带,组建科技助力团、专家服务团、产业帮扶团等乡村振兴智囊团,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对接,驱动乡村智慧引擎。二是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新乡贤”的回流工作。乡村地区要重视曾经工作在外的乡贤的回流工作,通过实施“乡村人才回流计划”,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复员军人、退休干部等本土人才返乡创新创业或担任村干部,打造既熟悉本土环境又具备带动能力的本土人才队伍。三是推动人才引进政策的可持续运用。这主要体现为在做好乡村地区短期和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要合理规定人才引进后为乡村工作的年限。为避免乡村发展项目停滞不前,要确保下一批人才进入之前,乡村地区现有人才能够如期完成相关工作,再启动相关程序退出工作。

  □ 利用社会各类教育资源为乡村培育人才

  一是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提供制度和经费保障。切实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在各区范围内重点推动从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在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从中心学校向乡村小学、教学点交流。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义务教育的投资,确保政府教育资金能够充分用于改善农村学校的运行条件,为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二是大力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农民队伍。以专业大户等本土人才为重点培育对象,创新多形式、多层次培训模式,通过职业认证等方式,培养一支不仅懂技术善经营,而且示范带动性更强的乡村产业领军人才队伍。此外,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涉农高校可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创新创业者等群体培育,培育孵化高质量电商人才和数字农业人才,为新业态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三是鼓励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等群体参加创业培训,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通过加强各方面主体的协同合作,建立健全乡村人才的立体式、多渠道培训体系。引导社会各界投入更多资源力量,强化对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储备和流动。

  □ 强化各项保障措施为乡村留住人才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满足各类人才的物质保障。一方面,为激发乡村人才为乡村进一步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要因地制宜发展好本地区的特色优质产业,使乡村人才可以以各种形式参与乡村产业入股分红。另一方面,为支持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引导本地学子返乡创业,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为返乡创业年轻人提供贷款或补贴,降低创业风险。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人才生活环境。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城市标准、乡村特色、统筹共享为目标,在道路交通、公共照明、新型能源、数字网络等基础设施方面强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范围。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乡村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营造爱才敬才良好社会环境。深化乡村人才激励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正向激励机制。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激发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积极性,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更好地利用起来,打造一支有能力、能吃苦、留得住的乡村振兴“领头雁”队伍。

  □ 推动机制改革为乡村用好人才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乡村人才创新活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通城市人才资源下乡通道,推动各类人才、项目、资源下沉基层。优化乡村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条件和职业资格认定标准,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人才晋升职称、获取职业资格,有效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统筹使用县域专业人才和基层各类编制资源试点,逐步实现乡镇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确保各类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二是构建“才尽其用”的格局,营造良好用人环境。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综合考量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同时也要摸清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依据地区特色,引进与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层次相适应的人才,让生产要素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等方式,为乡村人才事业发展创造机会,让人才在乡村建设发展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三是用好身边“懂农业、会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要让村级治理主体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那些职业能力过硬的新型职业农民,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并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