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维护文化安全 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牛婧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文化安全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极端重要、也极为紧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工作,围绕为什么和怎么样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 严守底线,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文化安全的核心和关键是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旗帜和灵魂,一旦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就会迷失方向、失去灵魂。近年来,意识形态斗争的隐蔽性、复杂性、颠覆性往往让人防不胜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推动意识形态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是意识形态工作不会一劳永逸,容不得丝毫懈怠、麻痹。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严守底线,切实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在党的领导下,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是最大的文化安全,也是维护国家安全最核心的任务。

  □ 守正创新,统筹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文化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风雨而不倒,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命脉。为此,要坚持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决反对以洋为美、唯洋是尊的西式教条主义,反对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文化虚无主义。中华先贤,筚路蓝缕,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利用和保护好这张宝贵名片,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在保持中华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绽放生命力、焕发新生机。为此,要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向国内外展示中华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独特魅力。尤其要精准把握网络与数字时代脉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化传播,把青春力量凝聚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之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 与时俱进,保持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不能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文化注定是没有活力的文化,没有活力的文化是注定要被时代淘汰的。因此,保持中华文化的先进性,是保障文化安全的关键。一方面,立足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对其进行辨别和取舍、改造和发展,而不是因循守旧、崇古复古。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古为今用、辩证取舍、革故鼎新,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另一方面,实现文化安全繁荣的发展,也需要吸收外来、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吸收外来,就是要摒弃盲目尊大的自我中心主义和故步自封的排外主义,在保持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定力的前提下,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保持中华文化生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和能量。

  □ 内外兼修,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谁掌握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就有效性和针对性而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无疑是最具效能的选择。为此,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清醒的历史自觉,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努力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加强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经验、中国理论的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客观评价和积极认同。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为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