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好大中小学思政课
一体化建设的三对辩证关系
钟彬 刘助旺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要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必须立足辩证思维方式把握好以下关系。

  其一,必须把握好不同学段教学目标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教学目标的共同性体现在,不同学段思政课必须立足政治性属性,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学段思政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学生成长各个阶段的知识能力水平和身心发展情况合理设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握好不同学段教学目标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就是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对教学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共同目标,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个人奋斗、理想信念、自身价值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在认知能力、知识储备、表达能力、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区别,对教学目标进行差异化设置,阶梯形成小学思政课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思政课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思政课重在提升政治素质、大学思政课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的目标体系,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二,必须把握好不同学段教学内容整体性和层次性的关系。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体现在,不同学段思政课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推动学生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体现在,思政课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主体性差异和层次特点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各有侧重、层次分明的设置,确保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握好不同学段教学内容整体性和层次性的关系,就是要使各学段教学内容前后贯通、纵向衔接,处理好各学段教学内容的低级重复问题。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要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教学内容的整体,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课程,讲清楚“是什么”,弄明白“为什么”,要明确“怎么做”,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魅力,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设计,体现各个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层次性,做到认知能力和教学内容相匹配。小学和初中可以用故事链实现情景融合、深刻感悟,激发学生浓厚兴趣;高中可以凭逻辑链实现积极主动、充分参与,促进学生强烈认同;大学可以设问题链实现学问思辨、知行合一,增强学生使命担当。

  其三,必须把握好不同学段教学方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教学方法的统一性体现在,不同学段思政课要重视课堂教学对于教学实效性的直接影响,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核心方法,坚持用课堂教学将基本理论和原理讲清楚、讲透彻,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特点,注意各个学段中内容与方法的协调,以丰富多样、创新独特的引导方法和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握好不同学段教学方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就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善用多种教学方法讲好道理。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不仅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寓于理论知识传授中,筑牢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而且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统一,实现思政小课堂的基础性作用和社会大课堂的延伸作用强强联手,增强不同学段学生对于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达到以学促行、学用结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要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特点,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用案例式、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协同发力,用有乐趣、有特色、有生命的事例吸引学生,并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使思政课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力度。

  (作者分别为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22VSZ056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