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词精奥
“口实”
原来是陪葬品
许晖

  “口实”一词,今天只当作借口讲,但“口实”为什么会用作借口呢?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来看看这个词在古代丰富的内涵和演变过程。

  “实”的本义是充满,因此,顾名思义,“口实”最早的含义就是充满口中的东西。能够充满口中的东西是什么呢?首先当然是食物,《周易》中有一个“颐”卦:“观颐,自求口实。”“颐”是下巴,吃饭时下巴要咀嚼,因此引申为保养。此卦的意思是:观察研究养生之道,就要看他吃什么食物,拿什么来养活自己。

  口实,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说:“求其口中之实也。”《汉官仪》中也有同样的说法:“口实,膳羞之事也。”因此“口实”又可以引申为俸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西晋学者杜预注解说:“言君不徒居民上,臣不徒求禄,皆为社稷。”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作为百姓的君主,怎能凌驾于百姓之上,应该掌管国家;作为君主的臣子,怎能为了他的俸禄,应该保护国家。

  跟活人一样,死人也有“口实”。《春秋公羊传·文公五年》载:公元前622年,鲁文公的祖母去世,“王使荣叔归含且赗。含者何?口实也。”

  “赗”是送给办丧事人家的财物。“含”就是口实,东汉学者何休注解说:“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死者入殓时口中要含着一些东西,又称“饭含”。这种口含之物,根据地位的高低有不同,西汉学者刘向所著《说苑·修文》中载:“口实曰唅……天子唅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珠、玉、玑、贝、谷,等级分明。

  “口实”既为口中的食物,那么口中经常议论、诵读的内容也可以引申而称“口实”。《尚书·虺之诰》载:“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仲虺是成汤的左相,他在这篇诰中描述成汤灭夏之后,将夏桀流放到南巢这个地方,很惭愧地说:“恐怕后代天天拿我这种放逐夏天子的行为来议论。”“口实”因此引申为话柄和谈笑的资料。

  那么,“口实”又是如何引申为借口的呢?《礼记·表记》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口中答应施恩惠于人,实际的利益别人却得不到。“口实,但有其言而已。”从口中说出来的,只有一些喷着口沫的话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因此“口实”引申为借口,成为今天最常使用的义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