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卫青
面朝强敌
背对名利(图)
王爱军

  卫青,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资治通鉴》称他“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材力绝人”。最初,卫青只是平阳公主家的一个骑奴,但他善于骑射,才能过人,后来在打击匈奴的战争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对匈作战七战七捷,“每出辄有功”。虽然因赫赫战功,卫青官至大司马、大将军,但在生活中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为人低调、淡泊名利,同样为世人所称道。

  一 

  英勇善战 屡破强敌

  西汉时期,北方的匈奴政权兵力强盛,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以致汉高祖刘邦都经历过尴尬的“白登之围”,最后汉朝不得不采取和亲的政策,勉强维持和平的局面。汉武帝时,他一改高、惠、文、景四代的防守策略,开始主动出击匈奴,卫青就是在这时脱颖而出的。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入侵上谷(今河北张家口),汉武帝有意选拔青年将领,派出四路大军出征。车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和骁骑将军李广各率一万骑兵,分别从四个方向进击匈奴。首次出征的卫青勇猛非凡,直出上谷,然后沿着匈奴逃跑的路线,越过长城,深入匈奴境内,一口气打到了匈奴王庭龙城,斩敌七百余人。这是汉初以来对匈奴作战的首次胜利,史籍上称之为“龙城之战”。而一同出征的另三路大军,公孙敖损失了七千人马,李广战败被匈奴俘获后于半路逃归,公孙贺未遇敌人无功而返,由此,卫青被汉武帝格外赏识,加封为关内侯。

  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骑兵经常侵入上谷、渔阳,汉武帝决定全力收复河南地,以消除匈奴的威胁。西汉的河南地,即今黄河河套地区,这里水草丰美,是匈奴人重要的牧场,又临近长安,地理位置十分冲要。卫青受命出征,但他并没有正面发起进攻,而是采取了“迂回侧击”的战术。他率四万大军北上,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沿黄河西进,直接绕到匈奴的后方,攻占石门水(今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和高阙(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两个险要的山口,切断了匈奴逃跑的后路。随后,他率精锐铁骑南下,完成了对匈奴的包围。楼烦王和白羊王见势不妙,仓皇逃走,汉军歼敌数千人,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在此设置了朔方郡,彻底解除了对首都长安的威胁。

  当然,卫青所创造的最经典的战役,当数漠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深入漠北,与匈奴单于决战。在两大骑兵集团中,“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就是优先由霍去病挑选出精锐,任务是正面对战单于主力,剩余落选的骑兵归卫青所属。

  大军出发,卫青军深入沙漠北行一千多里,不曾想遭遇到匈奴单于的主力。伊稚斜单于探知汉军远征,将精锐部队埋伏于此,以逸待劳,此时已静待汉军多时了。卫青临危不惧,立刻命令部队用武刚车(古代一种战车,外捆长矛,内置大盾,车身蒙上牛皮或犀甲)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五千骑兵向敌阵发起冲击。匈奴军以一万骑兵迎击,双方厮杀在一起。战至黄昏,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视线模糊,局面陷入混乱之中。卫青处变不惊,下令早已待命的两翼骑兵部队突进,四面夹击之下匈奴军瞬间崩溃,伊稚斜单于慌忙率领精壮骑兵数百人向西北方向突围逃跑。卫青军一路追击,一直挺进到窴颜山赵信城(今蒙古国境内),方奏凯而还。同时,霍去病军斩获了匈奴左贤王部七万余人。

  漠北之战堪称完美的战略大决战,给了匈奴以毁灭性的打击,从此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基本得到解决。

  卫青何以从一个骑奴逆袭成为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将军呢?《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淮南王意图谋反,但对卫青颇为忌惮,问手下中郎伍被:“大将军带兵打仗水平如何呢?”伍被回答说:“我有一个朋友黄义,曾跟随大将军攻打匈奴,归来告诉我说:‘大将军对待士大夫有礼貌,对士卒有恩德,众人都乐意为他效劳。’谒者曹梁出使长安归来,说大将军号令严明,对敌作战勇敢,时常身先士卒。安营扎寨休息,井未凿通时,必须士兵人人喝上水,他才肯饮;军队出征归来,士兵渡河已毕,他才过河;皇太后赏给的钱财丝帛,他都转赐手下的军官。即使古代名将,也无人比得过他。”淮南王听罢沉默不语。

  一个出色的士兵,勇敢作战即可,而一个优秀的将军,还必须善于凝聚人心,这才是卫青过人的地方。

  二

  锋芒内敛 仁善退让

  卫青是个私生子,在家中饱受歧视,这使他养成了内敛的性格。他在平阳侯府作骑奴时,有一次随人到甘泉宫,一个囚徒看到他仪表不凡,不禁感慨道:“这是贵人之相啊,别看你现在很穷苦,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官至封侯。”卫青听了,笑笑说:“我只是一个‘人奴’之子,身份卑贱,若能够免受责骂与鞭挞,就已经很幸运了,又怎敢奢求封侯呢?”

  即使因战功卓著而成为大将军之后,卫青也丝毫没有官升脾气长、颐指气使、目中无人。元朔六年,卫尉苏建以右将军之职率兵随卫青出击匈奴,结果部队遭遇单于主力,全军覆没,苏建独自逃回大营。打了败仗要受到军法处置,卫青召集军正闳、长史安和议郎周霸,向他们询问处理意见。

  议郎周霸说:“自从您担任大将军以来,从来没有杀过副将。如今苏建丢掉军队逃跑,应当将他斩首,以显示大将军的权威。”军正闳、长史安说:“不可以。兵法上说:‘小部队的战斗力再强,也会被大部队击败。’此次苏建以数千人马抵挡匈奴单于几万人马,奋战了一天多,将士伤亡殆尽,而苏建不敢有二心,独自返回大营。将其斩首,就等于告诉以后的将领战败不能返回,所以不应该这么做。”

  卫青听了他们的辩论,沉吟半晌说:“我以皇亲的身份在军队中当官,不忧虑没有威严,周霸劝我树立个人的威严,大失做人臣的旨意。我的职权允许我斩杀有罪的将军,但我的地位尊崇,不敢在国境外擅自诛杀。不如把情况向天子详细报告,让天子自己裁决,不是更好吗?”大家都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就把苏建押上囚车,送往京师长安。汉武帝果然也没杀苏建,只是将他贬为平民,后来又起用了他。有权而不擅权的卫青,赢得了皇帝的绝对信任。

  在日常的生活中,卫青待人仁爱谦让,史书上描述说:“青仁,喜士退让。”退让到什么程度呢?

  青年将军李敢对待卫青十分无礼,他是“飞将军”李广的小儿子,是员猛将,曾跟随父亲征战匈奴,以四千骑兵与敌四万骑兵交锋,血战两天,突围而出。后李敢又以校尉身份随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参加漠北之战,“力战,夺左贤王鼓旗”,因功封关内侯。李敢怀疑父亲李广自杀是卫青所逼,所以来到大将军府,趁卫青不备,将他刺伤。

  客观地说,李广的死责任并不在卫青。出征前李广想当先锋,可汉武帝的态度,《史记》里是这样记述的:“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就是汉武帝暗地里叮嘱卫青,李广已上年纪了,这人素来运气不好,不要让他单独和匈奴单于作战,以防误了战机。因此,卫青让他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东路迂回策应,但因迷路,李广没能按时到达,贻误了战机。卫青派人询问李广没能按时到达的原因,李广不愿受刀笔吏的羞辱,愤而自杀。

  面对李敢刺伤自己的严重伤害,卫青的选择是“秘而不宣”,叮嘱府内的人不要说出去,因为消息一旦张扬出去后果是明摆着的,李敢以下犯上,汉武帝能饶得过他吗?

  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总结说:“卫青握兵数载,宠任无比,而上不疑,下不忌,唯能避权远嫌故。”不凭与皇帝的裙带而放纵,也不倚仗功高而傲慢,卫青谦恭自守,堪称人臣典范。

  三

  推功让爵 淡泊名利

  元朔五年,卫青击败匈奴右贤王之战,令汉武帝非常开心。汉武帝派人于塞上军中授予卫青大将军印,所有将军都归其辖属。卫青一回朝,汉武帝又颁布诏书说:“大将军率军出征,身先士卒,取得大胜,俘获了匈奴小王十余人,应加封食邑六千户。”同时,还将卫青的三个儿子一并封侯,其中小儿子尚在襁褓中,也被封为了发干侯。

  听到皇帝的封赏,卫青非常不安,立刻推辞说:“臣侥幸得以在汉家军队里,依靠陛下的神威才使军队取得了胜利,这也是将士们共同努力取得的功劳。陛下已经给了臣很高的封赏和荣誉,又增封臣的三个儿子为侯。可是犬子尚且年幼,没能为陛下立下一点功劳,陛下却分封他们为侯,这不是臣在军队里勉励将士们奋力拼杀的本意。犬子卫伉等三人又怎敢受封呢?”汉武帝听了,解释说:“朕并没有忘记各位将士们的功劳,现在正在安排他们的封赏呢。”随后下诏,将跟随卫青出征的将军们全部给予提拔和赏赐。

  卫青任大将军后,地位尊崇,朝中的许多王公大臣见到他都行下属之礼。后来霍去病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声望甚至超过了卫青。很多卫青府上的常客见风使舵,又纷纷跑去与霍去病交好,卫青门前顿时冷清了不少。时任右将军的苏建愤愤不平,建言卫青说:“大将军地位虽然尊崇,但天下的贤人士大夫多不关注和赞扬您。希望将军您能够效仿古时候那些名将,广招门客以提升自己的名望。”卫青对这些虚名丝毫不放在心上,回答说:“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厚待宾客,招致天子切齿痛恨。亲近安抚士大夫、招揽贤才本是国君的权力,大臣只需遵守法度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奉公守法、从不在培植个人势力上用心思的卫青,真正做到了“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最后得以善终。在卫青身上所体现的高度的纪律观念、规矩意识,以及不计名利的恢宏气度,无不展现出一代名将的人格魅力,历千年而弥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