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开高教科创园
培育三地协同创新丰沃土壤(图)
本报记者 胡萌伟 本报记者 胡凌云 吴迪 摄
天开高教科创园

  京津冀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天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出发,依托自身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富集优势,高水平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为“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搭建平台,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培育丰沃土壤。

  “去年8月,我和团队带着相变储能新材料的成果,从北京来到了天开园。”天开集思拓(天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开集思拓”)负责人孔繁华说,“以相变储能新材料为核心的相变储能控温系统,是一种移动方便的能源存储控温系统,能把暂时用不完的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以热能形式储存起来,待移动到有需要制冷或制热的地方,再把储存的冷热资源释放,实现‘冷热资源的时空迁移’。”

  2020年,孔繁华在中关村昌平园创办公司, 但到2023年新技术基本定型准备做产业化示范和生产线的时候,由于没有合适的场景和场地,就地产业化并不顺利。

  “来到天津后,今年2月就拿到了入驻天开园后的第一笔订单。大半年时间,真正实现了从实验室走到产业化示范,变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生产力。”孔繁华感慨不已。

  天开集思拓是天开园深化与北京科教资源全面合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的一个缩影。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天津作出高水平建设天开园的战略部署,意在通过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

  2023年5月18日,作为举全市之力打造的科创园区,天开园正式启航。在空间和功能上,天开园构建了以研发孵化为主的“一核”和以研发转化产业化为主的东西“两翼”,形成辐射全市的发展布局。今年2月,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正式纳入天开园,至此形成“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天开园创新版图进一步扩大。

  一年来,天开园持续深化与北京、河北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对接合作,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目前,园区注册企业已经超过1600家,其中北京来源企业128家、河北来源企业78家,京、冀两地来源企业占比达到了12%。围绕京津冀三地联合绘制的6条产业链图谱,天开园积极融入,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天开园将加强与中关村等国内先进园区的交流合作,促进跨区域的信息共享、技术合作、产业互动和市场对接,加速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加快筹建天开园北京基地,配备专门力量,常态化对接北京创新资源。

  本报记者 胡萌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