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是最真挚的表达。
今天,当我们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的重要节点,回望京畿大地的万家灯火,回望京津同城化、区域一体化下的美好画卷,瓣瓣同心、瓣瓣精彩的背后是无数人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十张面孔,是协同发展10年来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有人民英雄、时代楷模;有科技精英、青年骨干;有设计大师、知名学者……
他们来自不同岗位,却有着共同目标——在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中勇担使命、开拓进取。
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十个故事,是协同发展10年来的一个缩影、一种精神、一份力量。产业协同创新的高效,交通互联互通的快捷,民生共建共享的便利……一张张生动图景,蕴含着十年同行、十年奋斗;蕴含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三地心相印、手相连、情相融的最好诠释。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牢记嘱托再出发,勠力同心向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张伯礼
推进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记者近日走进位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时,该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正指导团队师生开展药物研究。
“10年来,我们以现代中药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转移转化为重点,支撑推进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张伯礼说,该实验室以中药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牵头组建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完成多个组分中药创制,百余种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还有几十种中成药二次开发正在推进。该实验室逐渐成为面向京津冀乃至全国的一流中医药研究高地,为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和推进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科技、智库和人才支撑。
此外,张伯礼院士牵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与、河北安国数字中药都提供建设基地的三地合作共建的中药品质检测中心,近10年来,为大宗交易的中药材和饮片品质评价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明白纸”“口袋书”。天津中医药大学每年有近50%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留在京津冀就业,为京津冀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去年11月,《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医药合作协议》签署,三地将围绕中医药“人才环”“服务环”“产业环”加强协同。“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现代中药基础与应用研究,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创新驱动助力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张伯礼表示。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 孟祥飞
让“大国重器”激活新质生产力
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的机房里,上百个黑色机柜整齐排列,闪烁的指示灯和机器运转时的嗡鸣声相互映衬。“每天超过15000项计算任务在这里执行,服务京津冀区域超2000家创新机构、企业。”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说。
孟祥飞多年坚守科研一线,致力于推动我国超算技术的自主创新。他带领团队在油气勘探、基因健康、工业设计与仿真、建筑与智慧城市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推动了我国超算应用的发展。
10多年来,基于高水平的算力支撑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推动越来越多“超算+”应用落地,围绕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持续完善京津冀协同创新载体建设。
“我们以服务区域协同创新及产业升级作为核心主业,积极打造天河数字经济产业园,成为京津冀区域十大主题园区的数字经济园区代表。打造六大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链,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带动园区和企业新增产值超500亿元,支撑了深海一号、万米深井勘探、载人航天、国产大飞机等一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孟祥飞说,今后将继续通过“天河”引领,以“算力算法+”助推区域协同创新,让“大国重器”激活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天津挂职干部、承德市发改委副主任 赵辉
守望那一方乡土
帮助“承德山水”区域品牌走进天津,促成“越夏蔬菜”“生态小滦河”等一系列优质项目……自2017年以来,天津挂职干部、承德市发改委副主任赵辉立足承德实际,在产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贡献“津点子”,助力津承两地携手共进,取得累累硕果。
对口帮扶工作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一路走来,赵辉始终“在线”。7年里,他不遗余力地向社会各界推介承德,动员各方力量,帮承德带项目、拉投资、聚人气。7年里,他加班、熬夜、放弃休假是常态,记录事项的本子足有一厚摞。“我把工作计划和未完成事项全写下来,持续推进,完成一项划掉一项。”赵辉说。
在赵辉眼中,承德早已是第二故乡。如何让故乡的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是他每天都琢磨的事。2023年,赵辉推动协调津承两地签署23项合作协议,完成消费帮扶超过3700万元。进入2024年,他的工作节奏又加快了。“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我陆续对接了天津29家单位,介绍承德需求,为两地有合作意向的单位牵线搭桥。”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赵辉告诉记者,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线,他将继续坚守,为了那一方土地上的乡亲们……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 刘秉镰
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标杆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区域经济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说。
10年间,刘秉镰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为顶层设计提供理论论证和咨询服务。他曾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论证工作和雄安新区建设论证工作。刘秉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完成了跨区域大尺度的区域重大战略顶层设计,创造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初见成效,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为发挥全国领先的区域经济学科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017年,南开大学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截至目前,南开大学近百项资政建言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及三地政府采纳,20多项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为相关规划和政策举措。“近期,我们又推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4》,首次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南开指数报告2024》,并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京津冀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学科、人才等优势,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贡献南开力量。”刘秉镰说。
天开集思拓董事长 孔繁华
天开园 科技成果转化之地
“科技成果只有真正实现转化,对产业、对社会才更有意义。”这是天开集思拓(天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开集思拓)董事长孔繁华创业的初衷,也是企业落户天开园以来他最深刻的感受。
孔繁华是国家科技部专家组成员,把积累多年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一直是他的梦想。在朋友的推荐下,天开集思拓落户天开园。“通过天开集团的牵线搭桥,我们和天津渤化集团的下属企业进行合作,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和相关系统的应用,可帮助企业节约电费30%以上,成为该技术在国内首个应用示范。”孔繁华非常欣慰。
天开集思拓开发的相变储能控温系统,可以将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转化为冷热资源进行存储、利用,在节能减排领域前景广阔。让孔繁华没有想到的是,在天开园的邻居里,他找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在天开园的交流活动中,我们与一家从事建筑节能的企业一拍即合。像这样的邻居伙伴,我们在天开园找到了3个。”
如今,孔繁华将团队和试验设备全部从北京搬到了天津。“来到天开园,我们成果转化实现了加速跑,目前生产厂房已经装修完工,预计半年之后正式建设生产线。”孔繁华充满信心。
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 张黎明
电力金牌服务 书写创新答卷
在京津冀,“时代楷模”“创新先锋”张黎明是一张闪亮的名片。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电网天津电力心连心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则是一面旗帜,意味着真正的金牌服务和无止境的创新。
10年来,这位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总是在忙,忙电力抢修,忙技术研发。
熟人眼里的张黎明,皮肤黝黑,走路带风,带着工具箱,随时出发。他对自己所负责区域的线路和小区位置都轻车熟路,因此有了“活地图”的美誉。不分昼夜、无论晴雨,无数个抢修现场留下了他的身影。
而那一个个现场,正是他创新研发的源头活水。他带领团队研发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把工人从繁重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设计拉杆式“急修BOOK箱”,把抢修工具分门别类,固定位置,不仅拿取方便,还轻松省力……他研发的一项项成果已成为电力行业的利器,服务京津冀、迈向全中国。
如今,张黎明和他的团队已将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升级到第四代。机器人系列成果在京津冀等全国20多个省份推广应用了450余台,累计替代人工作业超过6.2万次,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并发布了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领域的首个IEEE国际标准,实现了带电作业的智能化升级。
以黎明创新工作室为起点,天津建立起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眼下,我们创新团队正在对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移动共享充电桩等成果持续升级,并加大在京津冀推广应用力度,助力三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张黎明说。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 冯淼
“海上门户”推动对外开放上水平
日前,见到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冯淼时,他正紧盯电脑屏幕,监控着“智慧大脑”调度下码头岸边直航欧洲航线“现代阿尔赫西拉斯”轮的实时作业进展。
去年,冯淼所在的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新开了这一航线,12条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舶每周轮流停靠,源源不断地将来自京津冀及内陆腹地的生活家居、汽车配件等商品送往海外。
天津港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海上门户,是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天津港持续加快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C段码头通过物联网技术联通实现了‘人、车、箱、船、机、场’六大要素最佳匹配,提送箱作业时间减少26.2%,远洋干线在泊船时效率提升28%。”冯淼说,“随着越来越多的货物汇聚于此,今年以来码头吞吐量同比增长16%。”
更让冯淼自豪的是,目前,天津港集团集装箱航线总数已达145条,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70%左右货物吞吐量来自京津冀及内陆腹地。
“最近,我们正探索自动化码头空箱直提和抵港直装业务,希望为京津冀等地货主提供更便捷的集港服务,为推动京津冀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贡献力量。”冯淼说。
天津客运段津兴城际列车长 刘新新
“轨道上的京津冀” 三地更紧密
刘新新,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客运段的一名列车长。去年年底,津兴城际铁路通车,天津西站到北京大兴机场站最快运行时间41分钟,首发列车的列车长便是这位天津姑娘。
2007年进入铁路工作开始,刘新新就与“轨道上的京津冀”结下了不解之缘。“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时,我很幸运成为国内第一批高铁乘务人员。”刘新新说。
10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一路飞驰。刘新新也沿着逐步织密的高铁路网,先后服务于京津城际、津保铁路、津兴城际,在高铁列车上与同事们一起为往来三地旅客提供贴心、暖心的出行服务,更见证了“轨道上的京津冀”将三地的生活圈串联得日渐紧密。
如今,京津、京沪、京滨、津兴4条高铁连通京津,津保、津秦等高铁城际连接津冀,天津铁路总里程达1468公里,实现了京津雄0.5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1至1.5小时通达。
“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相信,中国高铁会和我们的生活一样,越来越好!”刘新新对未来充满信心。
海河设计集团首席专家 曹景
一流设计助力“未来之城”建设
从一张张反复论证的规划蓝图,到正在拔节生长的“未来之城”,雄安新区的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因一直牵头负责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市政总院)在那片高水平现代化新城的规划设计工作,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海河设计集团首席专家曹景忙且快乐着。
2017年金秋,海河设计集团所属天津市政总院喜中“雄安设计第一标”——雄安新区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曹景指导的设计团队由此全面介入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工作,先后完成安大线一级公路、启动区、新区造林等多个重点项目的设计任务。
作为我国目前高水平建设项目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雄安新区吸引了全国最优秀的设计团队同台竞技。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由曹景牵头组建的“曹景工作室—雄安工作营”,助力天津市政总院承揽了130余项工程,投资额超400亿元,叫响了“天津市政总院”的金字招牌。
其间,曹景与天津市政总院的技术骨干和专家们,推进雄安新区“海绵城市”“综合管廊”“装配式建筑”“数字化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运用,并联合国内知名施工企业开展了“U型盾构装配式综合管廊”“智慧道路”等一系列创新实践,与同业精英们一起打造了京津冀城市建设的“雄安样板”。
曹景说:“天津设计团队分外珍惜服务国家战略的难得机遇,我们将继续对接规划、创新设计,做好雄安新区建设的数据库、参谋部和智囊团,以一流作品为区域一体化贡献力量。”
武清区大王古庄镇党委书记、镇级总河湖长 王继宾
“跨界”合作共护一泓清泉
一条凤河西支,跨越京津冀,其上游来自北京市,途经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武清区等地区,汇入北运河系,是武清区大王古庄镇唯一一条区级二级河道。
春节假期刚过,武清区大王古庄镇党委书记、镇级总河湖长王继宾带队来到凤河西支巡河,实地查看水质情况、检查冰面安全。
“每周至少要来巡查一次,主要看水质、查异物排放,还要定期检测水质,随时掌握水质变化,确保问题第一时间整改。”王继宾说。
自2017年推行河湖长制以来,王继宾先后担任大王古庄镇镇级河湖长、镇级总河湖长。回想这条河流几年前的样子,王继宾感慨地说:“落实跨界河湖管护前,凤河西支一直面临着界外水质污染、协调解决难度大等‘老大难’问题。虽然我们和上游河北省距离不足一公里,但由于缺乏联动机制,协同治理仍有不少困难。”
2021年,武清区河(湖)长制办公室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河长制办公室签署《建立跨界河流“联席联巡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开启了“跨界”合作、合力治水的新篇章。
2023年,王继宾带队先后多次会同廊坊市相关部门对跨界河湖监测断面开展联合水质监测,共享水质监测数据,协同处理解决跨界河流水污染问题。通过实行流域统筹、共同治理,凤河西支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水清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好了。今年,我们还要持续推动跨界河流保护的地区合作,与京、冀两地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跨界河流问题,推进跨界河流保护事业的发展。”王继宾说。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