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儿时,每到秋天,老家的女孩子在天不明时,手里拿着瓶子,悄悄地来到野外,把附在花瓣上、草叶上的露水装进瓶子里,带回家中用来擦脸和洗眼,说是可以美容和明目。这就是白露的习俗:收清露。
露水,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一年四季几乎都有,而唯独白露时节的露水最多。因为露水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云和风。如果夜间天空中阴云密布,地面就像盖上一条黑棉被,热量碰到云层后,一部分折回大地,另一部分则被云层吸收,被云层吸收的这部分热量,以后又会慢慢地放射到地面,使地面的气温不容易下降,露水就难出现;如果夜间风较大,风能加快上下空气的交流,增加近地面空气的温度,使水汽扩散,露水也很难形成。而只有在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条件下才能形成。白露节气多有如此天气。
杜甫有诗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一到,仲秋时节开始。此时,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酷暑炎热悄然而去,天气逐渐转凉,秋高气爽。“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渐退,阴气加重。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处暑之后由于有“秋老虎”天气,人们晚上仍然要洗澡消暑,而到了白露,早晚就不能赤膊露背了,以免着凉。“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期间的夜晚晴朗无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空气含水汽的能力减小,大气低层的水汽就附在花草上、树叶上,凝成一层娇小玲珑、洁白晶莹的水滴,即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古时候,人们认为露水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宝水、神水,所以许多乡间郎中及炼丹家都注意收集露水,用它来医治百病及炼就“长生不老丹”。一些地方民间有人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水部》中说露水气味甘、平、无毒。有人特意在秋露重的时候去花草间收取露水,用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能增强疗效。不同花草植物上的露水也有不同的作用,“白花露:止消渴。百花露:能令皮肤健好。柏叶露、菖蒲露:每天早晨洗眼睛,能增强视力。韭叶露:治白癜风。每天早晨涂患处。”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所著的食疗养生著作《随息居饮食谱》载:“稻头上露,养胃,生津;菖蒲上露,清心,明目;韭叶上露,凉血,止噎;荷叶上露,清暑,怡神;菊花上露,养血,息风。”
古人有“秋露如珠”之谓。露水就像雨水一样,能滋润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并且有阳光雨露、润物无声的作用。农作物在白天光合作用强,会蒸发掉大量的水分,茎叶会发生轻度的枯萎。到了夜间,由于露水的润泽,又会恢复生机,有利于对已经积累的有机物进行转化。杜牧有诗云:“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题图摄影: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