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此之破缕,彼之锦衣”,让人头疼的“垃圾”,换个思路很可能就成了宝贝。
近日,宁河区在修建津榆复线公路时,用工业固体废弃物中的钢渣作为路基的填料,不仅让近两万吨的工业垃圾重新“上岗”,也让路面质量得到了提升,一举两得。把“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从“废物”中寻找生产资料,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逻辑。
变废为宝,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没有一种善于发现的眼光与思路,也看不到变废为宝的价值与路径。报废汽车的金属碎料可以用于制造管材;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经过拆解和再制造,可以用于生产机械设备……心里有一张循环经济的产业图谱,往往更容易找到废物利用的契机。当然,没有科技创新的加持,也难有思路之变。天津大学定点帮扶甘肃省宕昌县的专家,发现当地的菌菇种植和养鸡产业会产生菌菇渣、粪便等废弃物,每年多达几十万吨,对当地水环境污染很大,于是,利用生物与化学技术,把废弃物制作成有机肥,让“粪渣渣”变成了“金疙瘩”。
变废为宝不只是能减少污染,还可以借此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数据显示,我国的工业最终产品仅占原材料的25%,也就是说,有75%的原材料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这是一片等待挺进的蓝海。谁能进入这片区域,打造更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谁就能丰富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就拿天津自贸试验区来说,这里已经成为国内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最全、业务模式最丰富、相关标准和政策制度创新最多的地区,为通过“废物利用”开辟发展新赛道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天津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市废钢铁、废铜等10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要达到800万吨以上,巨大市场的开发、高科技的加持、新生产方式的涌现,都是可期的未来。
变废为宝,是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生动写照,既能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也能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从“放错地方的资源”中寻找新动能、新优势,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