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说华服~~~
小楼春秋【14】~~~
沽上
丛话
天津民族制造业史话(五)~~~
拾柴篇~~~
电影频道
佳片有约~~~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2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楼春秋【14】
天津印字馆:
烛照城市文化肌理(图)
张 威 路博宇
扫此二维码,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天津印字馆始建于1886年,坐落在原英租界维多利亚道181号(今解放北路189号)。印字馆建成至今已百余年,前后历经多次历史变革。

  《天津租界史》(插图本)记载,天津印字馆1886年建成初期,沿维多利亚路的商铺最初是英商怡和洋行的一家商行,经营一般的印刷、文具和书籍,叫做天津印刷公司。当年11月6日,天津海关税务司英籍德国人德璀琳于天津印字馆创办了天津第一份英文报纸《中国时报》,中国人称《益闻西报》。报纸的编辑和主笔为李鸿章的顾问英国人亚历山大·宓吉。该报纸经营时间不长,于1891年停刊。同年,天津印刷公司易手。

  1894年,天津印刷公司归德璀琳和其女婿汉纳根所有。汉纳根在天津印刷公司的基础上扩建并更名为天津印字馆,翻译出版了很多外国科技书刊和各种精致的中英文书籍,如英国人雷穆森撰写的《天津插图史本纲》、王吉民与伍连德用英文合著的《中国医史》、伍德海的《中华年鉴》等。同年3月10日,英国建筑师裴令汉在英租界工部局的支持下于天津印字馆创办《京津泰晤士报》。该报不同于《中国时报》,其电讯报道的主要目标集中在天津及中国北方部分通商口岸,真实地记录了该时期天津及中国北方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发展状况,在20世纪20年代,与香港《孑刺报》、上海《字林西报》、汉口《楚报》并称为英国人在华所办“四大具有魔力的大报”。创办初期,《京津泰晤士报》只是在天津印字馆印刷,1904年其所有权已归属天津印字馆。

  从始建至1917年间,天津印字馆建有沿街的一层商店、后侧的办公楼、印刷车间。1917年至1925年,英国永固工程司对天津印字馆沿街建筑进行了改建,将原有的沿街建筑改建为四层内框架结构楼房,作为书店使用。

  改建后的沿街建筑风格为英国都铎时期半木构造的英式民居建筑。采用上升感极强的白色直线装饰条纹。屋顶造型为双坡屋顶,主立面设有大面积的玻璃窗,以保证室内大厅的采光和视线。首层主入口处内收形成骑楼,并配有橱窗。

  改建后的临街建筑与原有的后侧办公建筑在室内相连。此次改建也奠定了现今天津印字馆整体的空间与风貌格局。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天津英国租界被日军占领,《京津泰晤士报》与其他许多在华英文报刊一样受到压制,被迫停刊。天津印字馆也被日本人占据,并将其改造为大丸百货分店,售卖一些高档商品。此时期的天津印字馆虽已不再作为报社和印刷厂使用,但仍保留了其作为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其沿街立面也与前一时期基本保持一致。

  1945年后至20世纪80年代,天津印字馆曾作为仓库使用,由于相关文字记录较少,只能从少数历史照片中发现其沿街主立面存在部分改动,原有沿街橱窗于此时期消失,并于首层主立面新砌外墙加设门窗。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10年间,天津印字馆曾作为天津市商业烟酒总公司的商店使用,主要售卖烟酒糖茶等食品。建筑首层主立面于此时期外包黑色石材饰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只能见到印字馆的主立面,直到北侧的沧州道建成,才可以清楚看到建筑整体狭长,由三座建筑单体组成,且层高各不相同。北侧的沿街首层建筑被改造为商铺,此后还曾出租给幼儿园等单位。

  与天津印字馆的历史有密切联系的还有其他几位名人。

  伍德海曾在中国做过30多年的记者工作,曾担任《京津泰晤士报》总主笔,编写了民国时期最著名也是最系统的英文年鉴《中华年鉴》,出版方正是天津印字馆。在担任《京津泰晤士报》总主笔期间,伍德海执意维护英国人享有的特权,极端仇视中国革命。而1931年至1941年担任该报主编的彭内尔,则与伍德海迥然不同,他对中国革命给予同情,时常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发表反对日本侵略的言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国际著名记者、作家爱泼斯坦也曾在天津印字馆工作。1917年,他的父母移居中国,并于1920年定居天津,这一决定改变了爱泼斯坦的生活。1931年,年仅15岁的爱泼斯坦进入《京津泰晤士报》工作,一段时间里他在打字、校对、采访、编辑、排版等多种工作中得到了锻炼,给日后从事新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用新闻武器投入到抗击法西斯的战斗中。1930年代,他作为记者参加了中国的革命,前往革命前线,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英勇斗争作见证。1938年秋,他加入了宋庆龄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抗日战争末期,爱泼斯坦赴美工作,供职于《联合劳工报》。他和其他进步思想家联合敦促美国政府不要干涉中国内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爱泼斯坦夫妇回到中国帮助宋庆龄在北京创办《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杂志。1957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爱泼斯坦成为中国公民。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5月于北京逝世。

  (左图由《小楼春秋》摄制组提供)

  《小楼春秋》解说词:

  天津印字馆的立面,白色与深色依次排列,形成醒目的竖向条纹。这别致的山墙,总让人联想到半木构造的英式民居。

  在时称“维多利亚道”的解放北路上,印字馆从最初怡和洋行旗下的小商行,逐渐成长为经营印刷、出版、图书装订、文具、摄影,甚至剧团代理等多种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被印字馆收归旗下的《京津泰晤士报》存续了47年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北方地区出版时间最长的一家外文报纸。(节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