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当前,数字化为各领域实体经济动能转换、升级发展深度赋能。在港口经济领域,数字化日益成为重组港航要素资源、重塑港口业态模式、重构港口经济生态的关键力量,深刻影响着全球港口经济发展格局。要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我市港口经济,应把加速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关键驱动引擎,推动数字应用、数字经济与港口全要素产业链纵深融合,让网络、数字、智能化为港口经济发展赋能,促进其能级跃升,全面实现港口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一、深化提高港口生产作业数智化水平,着力提升港口经济通道效率能级
港口流通上规模是港口经济上水平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港口枢纽吞吐量的合理增长,形成市场规模优势,才能有效激发产业磁聚效应,进而释放商业创新空间与活力,促成港航产业链不断衍生壮大,最终实现港口经济质的有效提升。港口作业效率直接关系港口通道效率以及物流综合成本,是影响港口流量规模的关键性因素,这一领域正是数字化应用的有效发力点。
目前天津港已创新打造“智慧零碳”码头以及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等一系列智慧港口标志性方案,助力港口作业效率和经营效益双提升。未来,要进一步推动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进入全要素智能化和数字可视化发展新阶段,通过数智赋能,更好发挥天津港优势,进一步提升通道效率能级,同时为港航运营服务创新、港产城融合发展等更深层次的数字化奠定基础,发挥出港口数字基建的红利效应。
一是着力提升港口硬件设施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在各港区继续推广“智慧零碳”码头和自动化升级改造方案。加大物联网、信息感知、自动监测等技术硬件覆盖,实现港口生产作业要素的全面数字化感知。重点推动大宗散货码头的散改集自动化改造和数字化作业升级,为打造大宗散货数字化交易平台奠定基础。
二是着力提升港口管理系统的智慧化、精益化水平。深化数字孪生港口建设,进一步强化港口智慧大脑。深度挖掘港口数据资产,通过优化算法和深化机器学习,大幅提升港口智慧大脑的运筹优化和主动式决策水平,并有效提升港口智能安全运维能力以及绿色低碳数字化治理能力。
三是着力提升港口集疏运协同化、智能化水平。以打造城市大交通智慧体系为依托,推动港口集疏运枢纽管理系统同城市“智慧大脑”及综合交通“智慧大脑”互联互通,拓展集疏运管理智慧应用场景,畅通海铁联运,加强海空协同,实现港口集疏运精细化管理。
二、深化创新港航增值服务数字化业态,着力提升港口经济辐射开放能级
天津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物流通道升级为发展通道、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实现“两个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就在于通过创新发展现代港航服务,围绕港口物流不断创造和衍生增值环节,实现“流量变现”。而从开放发展的视角来看,“两个升级”也正是城市集聚、利用、加工、整合外部要素资源能力不断增强,开放辐射能级不断提升的过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促进要素资源重组的关键力量,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聚焦供应链增值服务,大力发展港航平台经济,创新数字业态,着力打造高质量开放的数字端港航生态圈,能够有效提升我市港口经济的开放发展水平,促进“两个升级”加速实现。
一是着力打造港口大宗商品及专项商品数字化交易平台。围绕铁矿石、油气、粮食等我市港口吞吐优势货物,推进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与交易数字化平台建设。同时,鼓励企业创新冷链食品、进口红酒等专项商品数字化交易平台,激发免税消费、冷链消费、进口商品消费热度,拉动港口经济开放发展。
二是探索打造全链路港航物流智慧云平台。依托平台联通物流链路上下游各环节信息孤岛,为各环节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增值赋能,打造多式联运智慧物流集成体系,发展可视化货物跟踪、在线融资保险、在线法律咨询等高端增值服务。增加港口腹地市场黏性。
三是加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在中心城区和临港地区优化布局,完善设施,集聚发展。促进传统外贸商业企业积极转型,有效拓展线上贸易平台、渠道及商品品类,着力稳定外贸进出口增长。
四是规划建设数字化仓储物流体系。全面推广应用天津自贸试验区“数字仓库+可信仓单+质押融资”创新经验,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园区,推广数字化仓储,创新区块链技术场景应用,支撑供应链金融、期现货交割、保税供油等高端港航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推进港口相关产业数字化变革,着力提升港口经济产城融合能级
发展高质量港口经济离不开高水平港产城融合,而引育构建与现代港口相匹配的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港产城融合成功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聚焦港-城产业联动契合点,通过数字赋能加速临港产业升级,开拓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等新赛道,孵化未来产业和创新群体,打造具有数字化特色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将成为提升港口经济产城融合能级的有效路径。
一是通过数字赋能推动临港先进制造业升级发展。一方面夯实港口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同时有效支撑港口吞吐规模持续增长。积极打造智慧园区,完善5G等新型基础设施配套,鼓励建设智慧工厂、数字车间,吸引数智领域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带动传统临港工业数字化升级。
二是拓展自贸区跨境数字贸易新赛道。创新数字封关管理体制,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创新优势和滨海大数据产业优势,争取国家支持,率先发展商业数据跨境交易,深化推进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与有效监管制度创新,完善外商投资数据经营企业准入机制,鼓励设立离岸互联网数据中心,探索发展离岸数据增值服务。
三是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港航”金融创新应用场景。在大宗商品交易、保税燃料油及LNG供应、港口物流、航运服务等场景探索推广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
四是依托城市创新载体打造贸易、航运创新主体集聚高地。以“智慧港口全球创新实验室”在津成立为契机,围绕智慧港口研发、航运平台搭建、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港航信息服务等领域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形成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与港口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