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周恩来极重情义,尤其面对为国英勇捐躯的革命志士们,他常常深感惋惜,泪泣悲痛之,并撰写题词或题诗以及挽联深切悼念之。诗文皆工的他善于运用题词或题诗以及挽联来言志、抒怀、寄情,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感情真挚,语言精练,无论用典或对仗都有他的特色。
“种子撒在人间;
血儿滴在地上”
湖南工人运动领袖黄爱是与周恩来并肩战斗过的革命同志。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他奋起反抗、不惧强敌;在众人思想迂腐、麻木不仁之刻,他高瞻远瞩、推陈出新。他饱受折磨后仍大义凛然,高呼“我的生命,终必为劳动运动一死”。
1919年,黄爱考入天津直隶专门工业学校不久后,五四运动爆发,在“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铮铮怒吼中,青年黄爱挺身而出,自觉锻炼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在李大钊、周恩来等人的革命思想影响下,他将自己的名字黄正品改为黄爱,以表其爱国爱民之志。
黄爱同周恩来一道战斗,随觉悟社和天津学联请愿团赴京向北洋政府示威,要求释放被捕代表、惩办卖国贼。他在北京加入工读互助团,继续在北京、天津等地从事工人斗争。1920年9月,黄爱回到长沙,与庞人铨等组织湖南劳工会,以“团结工人,改造物质的生活,增进劳工的知识,谋求工人福利”为宗旨,发动工人起来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而斗争。
1922年1月13日,湖南第一纱厂工人发动大罢工,遭到反动军阀政府的残酷镇压,当场死亡3人,伤30人。黄爱和庞人铨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指挥,代表工人向反动军阀政府提出给工人发双薪、军队一律从纱厂撤出、发给死难丧葬费、被伤工人发给调治费等共11项合理要求。黄爱激动地说:“我决定洒我的热血,做第一个牺牲者,去换得自由来。将来世界能享着自由,这不是我最大的希望么!”反动军阀政府对黄爱长期以来从事工人运动恨之入骨,1月16日夜,派兵包围湖南劳工会,逮捕了他和庞人铨。因他和庞人铨在工人中享有较高威望,军阀当局未经审讯,翌日晨便将他和庞人铨在长沙浏阳门外残忍杀害。他被砍三刀后仍奋力高喊:“大牺牲,大成功!”
黄爱与庞人铨殉难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引起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愤怒。毛泽东立即在长沙举行两次追悼会,发行纪念特刊,把湖南工人运动和群众斗争推向高潮,同时还策动在上海等地进行追悼烈士、抗议暴行的斗争。
其时,惊闻黄爱被敌人杀害的噩耗后,周恩来怀着悲痛的心情,为烈士挥笔题写了“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的挽联,寓意革命种子在烈士鲜血的浇灌下,必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革命必定成功。
1922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做出决议,将每年1月17日定为黄爱、庞人铨殉难纪念日,以寄哀思。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
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刘志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陕甘革命根据地和陕北工农红军的创建者。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曾在国民革命军中做政治工作。1936年,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兼北路军总指挥。这年春,奉党中央、毛泽东和周恩来之命,刘志丹率领陕北红军参加到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战役中,担任红二十八军军长。
4月14日,在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当遭遇阎锡山部的狙击时,刘志丹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进行激烈战斗、攻城闯关,在重创敌人之后,不幸中弹,身负重伤。他苏醒过来的第一句话、也是他留下的遗言是:“不要管我,坚决消灭敌人!”之后壮烈牺牲。刘志丹牺牲时,身边仅有几份他反复阅读过的党的文件,一件破大衣、一个纸烟盒和几根香烟。
刘志丹牺牲的噩耗,使陕北民众和广大指战员陷入了极度悲痛之中。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刘志丹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起草悼词时,曾找陕甘苏区不少同志了解刘志丹的情况。刘志丹的遗体运到瓦窑堡后,周恩来十分悲痛,深情地与身边同志说:“志丹是个好同志,他的牺牲是红军的重大损失,我们要永远纪念他。”4月23日,周恩来亲视入殓,并代表中共中央及其他领导人亲切慰问了刘志丹的妻子同桂荣和女儿刘力贞;4月24日,周恩来主持了有近3000人参加的刘志丹追悼大会,并和博古先后致悼词。周恩来在悼词里高度评价刘志丹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英雄,他的卓著功勋和英雄业绩,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会后,周恩来等领导人亲扶灵柩,将刘志丹安葬在瓦窑堡南门外3里处的水沟坪山坡上。
为了纪念刘志丹,中共中央于1936年6月决定:将刘志丹的故乡保安县正式改名为志丹县。并在此为他修了陵墓。毛泽东、周恩来尽管年龄都大于刘志丹、同桂荣夫妇,但一直都称呼同桂荣为“刘嫂子”,以表示对刘志丹的敬重。
1943年,刘志丹殉国7周年之际,周恩来怀着深厚的革命感情和悲痛纪念的心情,为陵墓敬书了一首题诗:“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周恩来这一题诗虽仅短短四句二十个字,却包含着对刘志丹英雄一生和光辉品格的深刻了解,对他的辉煌业绩和卓越能力的高度赞颂,也凝聚着周恩来和人民群众对刘志丹的无限缅怀与敬仰之情。
“长夜辄深思,团结精诚,
仍是当今急务;
同胞须猛省,猜疑摩擦,
皆蒙日寇阴谋。”
涂正坤,湖南平江人,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湘鄂赣省委主要领导人,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涂正坤动员苏区广大军民与敌人展开顽强战斗,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为革命保存了一批干部和战士。1937年2月,涂正坤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
七七事变爆发后,涂正坤多次主持召开省委会议,研究实现团结抗日的问题,决定一面派人请示中央,一面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停战。7月15日,国民党政府武汉行营派来两个参谋和一个团副,涂正坤和傅秋涛、钟期光作为红军游击队代表与对方进行了谈判。涂正坤坚持中共中央提出的独立自主、团结抗日的方针,严正驳斥了国民党方面提出的所谓“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谬论。湘鄂赣苏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顺利地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随后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涂正坤留在平江县工作,并在嘉义镇成立了新四军平江留守通讯处,公开身份是新四军上校参议、新四军驻平江嘉义留守通讯处负责人,党内职务是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湘鄂赣特委书记。涂正坤领导特委和通讯处,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湘鄂赣边区的抗日救亡斗争。
1939年1月,国民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各地接连发生袭击、杀害共产党人和抗日军民的反共摩擦事件。涂正坤觉察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多次召集特委和通讯处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急措施。6月12日下午3时,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派兵秘密包围了新四军驻平江嘉义留守通讯处。杨森所部中尉侦察员张绍奇以请涂正坤去嘉义区公所商议抗日紧急事宜为名,将涂正坤引到离通讯处30多米的巷口。预先埋伏在巷口的几个刽子手对准涂正坤猛烈扫射,涂正坤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
国民党制造的“平江惨案”,杀害了我新四军设在湖南平江留守处的罗梓铭、涂正坤、吴贺立等10人。1939年8月1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周恩来撰联以志悼念:“长夜辄深思,团结精诚,仍是当今急务;同胞须猛省,猜疑摩擦,皆蒙日寇阴谋。”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摩擦活动。皖南事变是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的新四军军部所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1940年夏秋,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遭到失败后,便把反共中心转向华中。他们一方面在华中不断制造军事摩擦,打算用武力消灭新四军;另一方面又企图通过谈判来限制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压迫八路军、新四军撤到黄河以北。
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往长江以北,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部队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在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提出在政治上取攻势、在军事上取守势的方针,在重庆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坚决斗争,从政治上、宣传上进行了猛烈反击。1月17日,周恩来为皖南事变向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提出质问和抗议,并打电话怒斥何应钦。
当周恩来得悉重庆《新华日报》关于揭露事变真相的报道和社论被国民党当局扣压后,立即满含悲愤地写下《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登在被扣稿件的位置上,在《新华日报》刊出。
这样,周恩来借助媒体,睿智巧妙地将事变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在对皖南新四军将士表达无限哀悼的同时,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行径进行了有力的声讨。
书为心画。周恩来的这幅题字用笔艰涩,结构险绝,章法跌宕,满含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