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up主
邵亮 学习美术,是为了培养发现美的能力(图)
本报记者 徐雪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选择在B站等网络平台上开设账号,以网络为平台,向大众传播一些有意思的知识,这也让“教授在B站开课”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邵亮在两个月前也在B站上开设了与美术史相关的课程,深受网友们的喜爱。

  受父亲的影响,邵亮从小学习美术,一生都在与美术“打交道”。在中央美术学院整整学习了十年美术史论,让他对美术存在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在他看来,人人都应该懂得美,发现美,欣赏美,这才是学习美术真正的意义。

  如何用网络发声,确实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

  记者:怎么样的契机让您想到要在B站上开课呢?

  邵亮:近两年由于我自身生活状态的转变,我希望可以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有所改变。原来的我一直专注于学术研究,以及学校相关的大小事务,很少有时间静下来想一想自己想要做什么,还能做些什么。我今年46岁了,可我的孩子还很小,我不希望自己老得太快,我想要持续地年轻下去,跟上年轻人的步伐。现在的年轻人是与网络相伴成长的一代,他们热爱网络,熟悉网络,而这些年轻人也是我的学生,我的受众,我也要改变我的思维模式,贴近他们,才能更好地将我这些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传递给他们。因此我辞去了一些校内事务,将一部分精力转到网络上来,开始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入驻B站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我觉得很有意思,虽然现在的我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东西还很陌生,我的视频也是我的朋友和学生们帮我录制剪辑的,但我有信心我能够很快地与网络熟悉起来,今后靠自己就可以完成这些事,不需要再麻烦别人。

  记者:在B站上讲课和您平时在学校里讲课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邵亮:我感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网络上讲课,我所面对的观众是可以随时离开,所以我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我最大的努力,将我想输出的观点凝练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里,让观众有听下去的欲望,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在大学里授课,我的一节课时间是很长的,我可以用45分钟、一个多小时,甚至是一上午的时间,跟我的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讲我想讲的东西,但在线上是行不通的。我目前在B站上开课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如何把线上的课程讲好讲精彩,我还在摸索当中,希望以后能将更多更好的内容带给观众们。

  记者:您对B站上的课程安排有怎样的考虑?

  邵亮:在我看来,线上探讨与线下授课是没有办法一概而论的,因为他们本身的要求与想要达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B站上,我所面对的观众对于美术的了解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专业知识,有些可能仅仅是对美术感兴趣,想要多了解一些跟美术相关知识的。那么面对这些观众,就不能像在学校里跟学生们讲课一样,只讲那些严肃的、学术性强的东西,而是要将一些有趣的、好玩的内容与我的专业理解结合起来,讲给网友们听。像现在我在B站上讲述的第一个模块,叫做趣谈古希腊艺术,将一些大家可能没有听到过的古希腊趣事与美术的相关知识放在一起讲,也许会很有意思。

  其实我愿意在B站上开课,还有一点点私心。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研究的方向是美术史,但其实我个人对古诗词也非常感兴趣。我从小就很喜欢古典文学,十岁开始写诗,虽然从上大学开始,我就一直在研究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研究,但写诗的兴趣也从来没有放下过。在后面的课程中,我除了会讲网友们希望听到的美术史课程,以及美术考研的相关指导课程,我还会穿插着讲一讲我对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古诗词的理解。我想这就是网络的魅力所在,在这上面你可以畅所欲言,将可能被生活所掩盖的另一面展示出来。

  记者:现在很多名师教授都在B站等网络平台上开课,您觉得这样的尝试好不好?

  邵亮:像我前面提到的,在网络上开课和在线下授课完全是两码事,我觉得如果有信心想要去尝试网络上开课,那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明白,这与在学校里给学生们讲课是不一样的,但就需要吸引观众这一点就很不容易。网络开课有它自身的规律,不管在线下有多么丰富的授课经验的老师,都需要去摸索和适应它。我也是一个刚刚进入网络的“新人”,讲不出太多的大道理,我就是希望自己可以不要脱离年轻人的队伍,我其实是一个很爱跟年轻人打交道的老师,但我发现这几年我和年轻人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可能就是因为我和网络的关系越来越淡了。

  虽然我很清楚在网络上讲太专业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目前国内研究美术史的人才还很少,我想如果能够通过网络的途径,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美术史,喜欢上美术史,从而愿意研究美术史,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连我身边很多前辈专家学者都已经开始了对网络的探索和研究,我想也要向他们学习,知耻而后勇,在网络上开辟出另一片新天地。如何用网络发声,确实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

  “美育”要培育的不是画画的工匠,而是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记者: 您觉得美术有没有进行大众启蒙的必要?对于不想研究美术的人来说,需要具备基本的美学知识吗?

  邵亮:我觉得美术的大众普及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常说,德智体美劳,“美”就是美育,这是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中国的美育工作任重道远,这不见得是有多少学生报考美术学院,其实每年报考美术学院,尤其是那些热门专业的学生有很多,但如果这些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学,而是单纯地为了提升自我的美术修养,那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有学上,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很高,只考得上美术学院,所以才把孩子动员到美术方向上来,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天津美术学院是中国九大美术学院之一,现在我们美术史系授课的老师有23位,那么即使九大院校都有23位老师,加起来也不过200人,那么放眼全国,13亿人口里,研究美术史论的核心人才也不过就区区1000人,这实在是太少了。我想如果想在全国进行美术普及,需要的不仅仅是那些画画好的人,更需要像我们这样能够搭起美术与大众之间桥梁的人,我们学习研究的意义就是为了向大众普及美术的意义,美术的道理,美术究竟意味着什么。可即使这1000个人都在B站上发声,普及美育的意义与价值,这声音也太微弱了。但可喜的是,我身边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并且付出行动了,我想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改变。美育或许并不能让人们立竿见影地看到多大的变化,但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内心,当所有人的素质都有所提高时,那时产生的价值和意义是相当深远的。

  记者:现在的孩子们其实从小也在学习美术,但却并不知道学习美术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您觉得究竟何为“美育”?

  邵亮:现在我们一提到给孩子们上美术课,就是教孩子们画画,这其实是对美育的一种误解。“美育”是为了加强人们的文化修养,而不是要培养出多少画家,或是具备多么熟练的绘画技巧。当你的心中有“美”,有一块地方是属于艺术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做事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都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如果心中只计较得失成败,那你的眼睛也只能看到利益。可当你愿意静下心来,学会发现美,从不用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你的心也会纯净很多。如果这样的人越来越多,那我们的国家是不是也会变得越来越好。“美育”要培育的不是画画的工匠,而是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我从小就在美术这个领域里学习生活,我是能够深刻地感受我们国家对美术的关注与重视,也能够看到在美育的影响下,民众素质的普遍提高,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记者:现在选择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您也曾在B站的自我介绍视频中提到了考学的问题,您对现在的考生们有怎样的忠告吗?

  邵亮:马上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就要开始了,很多学生都将要走进考场,我想对这些同学说,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还剩最后几天的时间,已经不太可能在学术上有多么大的提升了,那么我希望他们可以在最后的几天里放下课本,让自己调整到最轻松的状态,从容自信地走进考场。你们已经准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就是检验你们学习成果的时候。别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相信自己,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实力,别让自己留有遗憾就好,祝考生们都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