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末文丛
家乡的渔家文化(六)
渔家高跷更精彩
刘翠波

  在很多民俗花会表演中,常会看到精彩的高跷表演,但你可能不知道,高跷起源于旧时渔家人危险的打鱼劳动。

  高跷,本来是一种木制的打鱼辅助工具,家乡的前辈们曾经踩着它去捕鱼。在我了解的天津滨海地区古老的渔具中,抢网与高跷的关系最密切。这种网也叫手推网,它是一种过滤性渔具,像一个用三根竹竿撑开的大写的A字,渔民们把网口插进水里推着前行,过滤出鱼虾和螃蟹,还可以用它捕捞海蜇等。滨海渔家谚语中记述:“一副抢网杆儿,(能)养活一家人”,可见它在旧时本地区渔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九月九,扎网袋口”,意思是,农历九月初九前后一小段时间,到了海滩上用抢网捕捞虾皮(毛虾)的最后一个旺季。

  用抢网捕鱼,有很多困难,也很危险。滨海渔家谚语:“鱼在水,燕在空。”意思是,打鱼时的渔获很难预料,所以老人们把鱼虾海鲜叫活田,比喻它们像漂浮在水中枕镰待割的庄稼,表达捕鱼的艰难。比如,用抢网捕捞虾皮和海蜇,它们很容易受风向和潮汐等因素影响,有时在人身可及的水域大量出现,抢网的人收获很大。可是当风向偏转,或是涨潮、退潮了,这时它们会向水深的海域快速游去,到了人身难及的水域就捕不到了,那些“舍命不舍财”的人会穷追不舍。后来,人们发现踩上高跷,是可以继续追捕的。

  据我了解,本地老渔民们使用的高跷分为三级,一尺高的叫马镫,二尺高的叫二等,三尺高的叫高跷。穿上三尺高的高跷,能增加一米的水深,在渤海湾平坦的潮间带上,捕捞空间拓展了很多,但危险系数会成倍增长。

  高跷多用杉木制作,在水中浮力很大,踩着高跷捕鱼不能在水中摔倒,一旦踩着高跷在水中摔倒,木跷的浮力很可能导致踩跷的人溺水身亡,高跷越高危险越大。所以,渔民们想出了很多自救的方法,比如绑跷的绳子扣,不仅需要牢固,还需要用手一拉就会很容易解开,使人与高跷分离。即便如此,旧时打鱼的渔民也会经常因为踩着高跷捕鱼,而发生伤亡事故。因为太危险,那些需要使用高跷下海谋生的人,在岸上要经过训练成熟,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在岸上演练高跷的过程,逐渐成为一个花会表演形式。现在,在天津地区的高跷表演中,还常见有“逗鱼儿”,汉沽渔民有时更是直接用抢网做道具,完成高跷捕鱼表演。

  后来,花会用的高跷发生了一些变化,与原来捕鱼用的高跷有所不同,踩高跷成为花会的一种表演形式,与汉沽飞镲、渔家号子等民间民俗艺术一样,也是当年人们寻求乐和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汉沽地区的高跷花会表演达到高潮,很多渔村都有自己的表演队,每逢喜庆日子来临,高跷队就会走上街头,把人们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近年来,由于演练高跷表演存在着安全风险,对它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这是十分遗憾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