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0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即教育(图)
杨朝旭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陶行知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的思想,除了“生活是最好的教育”这句陶行知先生的原话,我实在想不出第二句。本书内容是从陶先生诸多著作中精选出的经典,是其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可以说,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精华都浓缩在这部并非巨作的册子里,行文没有一丝一毫的雕琢,几乎全是从本人内心中流露出的智慧。书中的语言朴实到泥土里,但同时又绽放出世之大儒的思想光辉。全书有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一种勇气和革新力,将古圣先贤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最容易被大众理解的表达方式展示出来。

  与其把这部书当书读,不如当它为“秘籍”。当然,这部书是有针对性的,特别是对教育工作者有着醍醐灌顶之效用。《生活是最好的教育》书名就赫然印在那里,即便是无缘观其全书,若能够看一眼书名,并留存于心,浸润良久,便有可能引发你内心深处的震撼。

  陶先生非常重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其理念是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升华。书中所写的内容,即便放在今天,也对教育改革有着巨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阅读本书,读者能窥见陶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书中所展现的大量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珍贵图片,也让读者在领略本书魅力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先生的精彩一生。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作为本书的核心贯穿始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需要面包,我们就受面包的教育;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受恋爱的教育”。这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实在是恰如其分。

  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陶先生以他独到的见解解析先贤们的智慧,特别是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批判尤为深刻,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书册开篇第一章扉页上以醒目大字印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就是这样旗帜鲜明地把王阳明先生的“知行”移形换位。这绝非陶先生的“立异”之举,而是在深刻挖掘古人教育思想之后,以实践为先导,创立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思想体系。他甚至不惜改名“行知”来向世人展示他对“行与知”关系的定位和解读。本书用了大量篇幅论证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其合理性。

  书中写道,《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闻知”是从旁人处得来,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拒之门外的。“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陶先生拿“行是知之始”来说明知识之来源,并不是否认“闻知”与“说知”,而是认为“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

  书中在引用孟子的话时写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书里没有上过大当的人,绝不能说出这一句话来”。我想,陶先生大概正是以实践的精神引用夫子名言,以明先生本人创立教育体系之艰辛。

  在解析“大学之道”时,先生修改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立足于社会,谋福于人民,这样的教育大家在今天是多么让人渴望,这种心怀天下的精神难道不正是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方向吗?

  在陶先生的倡导“不读死书,不死读书,不读书死”的方法论下,书中处处以现实生活为依托,把“行与知”“生活即教育”等理念一以贯之,指导意义重大。不但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立言立行,也服务于广大学子乃至教育子女之天下父母,真正是导师级之宝典。诚如陶先生所言,“我们是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我希望乡村教师,要办今日之学校,不要办明日之学校。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遇上了这本书,读一读,便是你的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