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庆(516年—566年),字更兴,河东郡解县(今山西永济)人。历仕北魏、西魏和北周,历任户曹参军、大行台郎中领北华州长史、尚书都兵、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司会中大夫、京兆尹、宜州刺史等职。柳庆自幼博览群书,过目成诵,为官清廉刚直,以刚正不阿断案如神彪炳青史。《周书·柳庆传》称赞他:“莅官从政,著清白之美……虽取诎于一时,实获申于千载矣。”
◎聪慧机敏
爱读书过目不忘
柳庆出身于名门望族河东柳氏,天资聪颖,自幼酷爱读书,饱览经史,但不拘泥于章句,开朗倜傥,思维敏捷,善于言谈应酬。
柳家世代书香,家中藏书非常丰富。某日,风清日朗,十三岁的柳庆帮父亲在天井里晒书,他忙里忙外,在书堆里跑来跑去,累得满头大汗,小脸儿在和煦的阳光下泛着红光。看着儿子跑来跑去的身影,柳庆父亲突然想考考他,摸摸他的功底,于是,便把柳庆叫到身边,对他说:“别人都说你聪明机敏,我还没有验证过呢,不知是真是假,今天就来考考你。”说着,随手从书堆里抽出一本《杂赋集》,指着目录中一篇赋的题目说,“你就背诵这一篇吧。”这篇赋有一千余字,柳庆接过书,当即读了三遍,然后把书本一合,交给父亲,便一字不漏地将全篇背诵了下来。
其父柳僧习喜出望外。
其时,柳僧习官居颍川(今河南许昌)郡守。颍川毗邻京都洛阳,权贵豪富人家颇多,在选聘乡官时,这些权贵豪富之家倚财仗势,穿梭于郡府衙门,你方说罢我登场,互不服气,郡府衙门成为他们竞相比拼的角力场,柳僧习成为他们集中围猎的对象。
柳僧习是个忠贞刚直之士,他把四个儿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权贵们私相嘱托,这些绣花枕头我一个也不用。用了误国。但是他们派来的说客就要回去了,必须有个答复。你们各以自己的意思为我起草一封信,谁写得好,我就用谁的。”不大的工夫,儿子们陆续完成了父亲布置的任务,柳僧习逐篇阅读,以为四儿子柳庆写得最好。
打动柳僧习的是柳庆回信中的这样几句话:“下官受委大邦,选吏之日,有能者进,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其父读罢,十分赞赏柳庆的直率,感叹道:“此儿有意气,丈夫理当如是。”
◎敢碰硬茬
惩凶顽贵戚敛手
永熙三年(534),北魏孝武帝元修迫于权臣高欢的强大压力,由洛阳西迁长安,投奔关西大行台宇文泰。柳庆随孝武帝入关后,被任命为相府东阁祭酒,兼任记室,后转任户曹参军。西魏文帝大统八年(542),柳庆被擢升为大行台郎中领北华州长史,大统十年任尚书都兵。
广陵王元欣是魏皇室的亲族,他的外甥孟氏是个无法无天的小混混,仗势称霸乡里,屡屡横行不法,肆意为虐,成了远近闻名的害群之马。前任官员都知道这个小混混背靠大树,是个硬茬儿,没人敢招惹,对其恶行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更加助长了孟氏的嚣张气焰,他愈发肆无忌惮。某日,有人告发孟氏盗窃耕牛,柳庆命捕快将其缉拿归案。经审讯,人赃俱获,孟氏供认不讳,柳庆立即下令把他监禁起来。
一贯嚣张跋扈的孟氏毫无惧色,气势汹汹地对柳庆说:“我倒要看看,你今天把我关起来,明天你怎么将我放出来!”此时,广陵王元欣派来的使者也找上门来,愣是说孟氏无罪。孟氏知道后,更加有恃无恐,口出狂言,要柳庆“吃不了,兜着走”。
属下吏员将孟氏的骄躁狂妄之举向柳庆报告,柳庆微微一笑,召集僚属吏员即刻到大堂集合,公开宣读孟氏倚仗皇亲虐害百姓的种种罪状。宣读完毕,宣布立即行刑,孟氏立时毙命于杖下。
慑于柳庆的朝野人望,元欣也不敢就此案再说三道四。元欣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孙子,随孝武帝入关后,历任太傅、录尚书事、太宰、中军大都督、司徒、大丞相等职,位高权重,其礼遇位居西魏诸宗王之冠,连他的面子柳庆都不肯给,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自此以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皇亲贵族都收敛了气焰,不敢再侵害百姓。
◎自比于公
施妙策断案如神
柳庆一生为官清正廉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决讼断狱秉公无私,每每有奇思妙想,出人意料,于细微处寻突破,堪称断案如神。《周书·列传第十四·柳庆传》记载了柳庆断案的许多故事,我们从中撷取两个。
第一个故事:不翼而飞的黄金。
有个商人带了二十斤黄金到京都做生意,租住在一户人家家里。商人非常谨慎,每次外出,都是自己拿着钥匙,从来不曾假手他人。可是突然有一天,商人回到房间,发现自己的黄金全部不翼而飞。房门及锁丝毫无损,究竟是谁盗走了黄金呢?
商人将房主告到了官府。郡县官府立即派出捕快将房主抓获,经过拷讯审问,房主承认是自己偷了商人的钱。
柳庆听了案情汇报,觉得此案太过蹊跷,决定亲自审问。他命人把商人召来,问道:“你的钥匙经常放在哪儿?”商人答道:“总是自己带着。”又问:“近期你同别人一起住宿过吗?”商人答:“没有。”再问:“可同别人一起喝过酒?”商人答:“前一阵儿曾和一个和尚两次聚餐,酒逢知己,开怀畅饮,不知不觉间喝得我大白天都睡着了。”
柳庆一拍几案,十分有把握地说:“房主不是贼,他是因为经不住拷打而不得不招认,真正的贼是那个和尚。”于是,立即派人去捉拿和尚,发现和尚偷了钱早已逃之夭夭。后来,柳庆派人将和尚缉捕归案,缴获了丢失的全部黄金。
第二个故事:诓贼投案自首。
有一户人家,深夜遭群贼抢劫,郡县派人察访,许久查不到贼人的踪迹,便怀疑其邻居有作案的嫌疑。于是,官府将其左邻右舍很多人囚禁起来,众人大呼冤枉。
柳庆认为,贼人晚间结伙抢劫,应当是临时纠合,他们彼此间没有深交,必然互相猜疑,可以利用这一点,以诈术诓贼,寻求突破。
于是,柳庆命属下写了大量匿名信,在官府门口、商铺周围、街巷要道广泛张贴。信中写道:“我一时脑袋发热,参与了共同抢劫,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抢劫者人员混杂,恐怕早晚要走漏风声。如今想投案自首,又害怕得不到宽大处理,更害怕被处死。如果官府允诺赦免最先自首者的罪过,我就准备前往自首。”
第二天,柳庆又命人贴出官府文告,声称最先自首者可以免罪。文告上的官府大红印章赫然醒目。
这一招竟然特别灵验。两天后,广陵王元欣的一个家奴自缚前来,在榜文下自首。柳庆趁热打铁,严加审讯,很快将众贼一网打尽。
柳庆断案,诸如此类,不可胜数。他常常感叹说:“汉朝的于公,以秉公无私善于断狱而闻名于世,他命人将大门修得宽阔高大,以待后世迎受封赏,后来,他的儿子于定国做了丞相。同于公相比,我也差不多了吧?”
大统十三年,朝廷封柳庆为清河县男,食邑二百户,兼任尚书右丞,代行计部事。
◎天性抗直
宇文泰倚为股肱
宇文泰对大臣王茂成见很深,以至于下决心要杀掉他,而王茂并没有犯死罪。群臣都知道王茂是冤枉的,可是谁也不敢站出来为王茂鸣冤,或者去劝说宇文泰宽大为怀,得饶人处且饶人。
柳庆可不管这一套。他径直找到宇文泰说:“王茂没有犯罪,为什么要将他处死?”宇文泰遭到质问,不由火冒三丈,声色俱厉地呵斥柳庆说:“王茂罪当处死,如果你敢替他开脱,声言他没罪,那就是你也有罪,必须严惩!”说罢,命令左右立即将柳庆绑缚起来。
柳庆面无惧色,双目圆睁,大声对宇文泰抗辩道:“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愿深察之。”意思是说,我听说国君如果不通情达理就不是明君,臣下如果不敢与国君争辩就不是忠臣。我努力竭尽驽钝忠诚,确实不敢吝惜生命,只是担心您被人看作不明之君而已。愿您能明知深察。
一句话使宇文泰恍然大悟,遂下令给柳庆松绑,赦免王茂,但已经来不及了——王茂的人头已然落地。宇文泰闻报,久久沉默不语。
第二天,宇文泰召见柳庆,不无歉意地说:“我没能及时采纳你的建议,使得王茂含冤而死。亡羊补牢,现今能做的只能是向王茂的家眷多多赏赐钱帛,以表明我的过错。”
自此,宇文泰将柳庆倚为股肱,厚加赏赐。据《周书·柳庆传》记载:“庆威仪端肃,枢机明辨。太祖(宇文泰)每发号令,常使庆宣之。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太祖亦以此深委仗焉。二年,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恭帝初,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转左仆射,领著作。六官建,拜司会中大夫。”
◎不畏权贵
拒晋公不上贼船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宇文泰在北巡途中溘然病逝,其子宇文觉嗣其位为太师、大冢宰,由宇文泰侄晋公宇文护辅政。
其时,宇文觉只是个十四岁的娃娃,朝廷大权全部落入宇文护手中。宇文护炙手可热,满朝文武竞相攀附者趋之若鹜。宇文护野心勃勃,傲视满朝文武,唯独对柳庆的品格能力和超高人望十分佩服,便想拉拢柳庆为心腹,没想到柳庆竟“不识抬举”,直言推辞,不肯上宇文护的贼船,令宇文护大感意外,也十分恼火。
孝闵帝元年(557)九月,晋公宇文护废黜孝闵帝宇文觉,此后三年内,宇文护连杀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帝,于武成二年(560)迎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一时权倾朝野,成为北周的实际主宰者。
权奸当道,清忠亮直之士自然没有好日子过。柳庆先是被贬为万州刺史,不久又召回任雍州别驾,兼任京兆尹,北周世宗武成二年调任宜州刺史。
柳庆因秉公执法与小冢宰杨宽结下梁子,杨宽处心积虑寻机报复。柳庆曾长期掌管朝廷府库,杨宽组建起一个清查班子,将府库历年的账本查了个底儿朝天,还寻找借口,囚禁了数名柳庆当年的老部下,威逼利诱,要他们构陷柳庆“贪赃枉法”。清仓查账、审讯拷问持续了六十多天,有的吏员被拷打致死,也没有一个人肯昧着良心诬陷柳庆。查来查去,最终只在府库中找到几匹多出账面的彩绢。消息传开,人们无不佩服柳庆的清正廉洁。
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十二月,柳庆病逝,享年五十岁,朝廷赠予鄜、绥、丹三州刺史,谥号曰“景”。
“生于河东名门柳,昂首乱世傲王侯。晋公邀入伙,泾渭明清浊。决狱悬秦镜,自比汉于公。奸佞瑟瑟抖,贵戚俱敛手。”《周书·柳庆传》给予柳庆很高的评价:“束带立朝,怀匪躬之节;莅官从政,著清白之美。并遭逢兴运,各展志能,誉重搢绅,望隆端揆,非虚云也。然庆畏避权宠,违忤宰臣,虽取诎于一时,实获申于千载矣。”柳庆的仕途经历丰富,他清忠亮直,才能出众,在官场中坚守清白之美,不畏权势,最终赢得了历史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