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6点,天色已暗,河北区辰纬路道边的一家社区食堂进出的人不断。“早一点来吃饭的老人多,到晚上八、九点钟,主要是年轻人,还有就是线上点的外卖。”食堂负责人介绍,他们主打经济实惠,开展老年助餐的同时,面向全社会服务,并拓展线上经营。
助餐,是老年人的主要需求之一。在政策引导下,各地出台细化方案,推动老年助餐服务走市场化运营的路子。如何在坚持公益属性的基础上,让小食堂持久飘香,成为老年食堂经营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老年助餐服务主打“微利惠民”,很多地方拿出减免房租、经营补贴等举措,来减轻经营者的压力。但想要活得好,不能只靠政策“输血”。有媒体报道,河北省保定市一家社区食堂每月人工成本2万元左右,而每天来就餐的仅30多人,因月营收不足以平衡成本,最后只能暂停营业。为老年人助餐,也要接受市场考验,找到更多利润点,“自我造血”解决生存问题,才能让微利可持续,兼顾公益与生意。
“有了政府的支持,如何经营的主动权其实在企业手里”,一位老年食堂经营者表示。不久前,和平区庆有西里社区老人家食堂推出午餐延时服务,让吃不上“正点饭”的外卖员、快递员有了一个实惠的吃饭地,解了别人的难,也增加了收入。还有河西、河东等地多家老年食堂改份饭套餐为自助供餐,让老人在享受优惠的同时,有更多菜品选择,增加了消费黏性。除此之外,有些老年食堂也在因地制宜探索多业态经营,引入健身、下棋等休闲项目,将食堂变成社交场所,吸引了老年人,也圈粉了年轻人。守住服务好老人这个基本,依靠灵活多元的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等寻求升级,老年食堂就能聚人气、走得远。
小餐盘连着大民生,食堂饭菜的性价比、运营模式等固然是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扩面提质增效的“重点题”,但打通这项民心工程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的远不止这些。老年助餐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一环,也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一面,与智慧城市建设、精细化治理、资源盘活等有机结合,小食堂也能有一番大作为,更好地服务民生,为城市添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