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十项行动 见行见效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东丽区新立街道加强“医食住行”为老服务供给 探索“嵌入式”养老服务新模式
乡村走读~~~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项行动 见行见效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
“养老不离家” 托起幸福“夕阳红”(图)
——东丽区新立街道加强“医食住行”为老服务供给 探索“嵌入式”养老服务新模式
本报记者 张清 通讯员 王名扬 田丁铭
  新立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进行义诊服务。

  金隅悦园社区老年大学声乐课开课。

  汇嘉社区食堂是东丽区首批一级老人家食堂。

  丽昕社区“家政服务站”的志愿者深入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 本文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听说没?家门口要有新的‘养老院’了。”最近,家住东丽区新立街道融创社区的吴奶奶和她的老伙伴们知道了一个好消息。其实,吴奶奶口中的“养老院”是正在建设中的融创社区为老服务中心。

  该中心是利用社区非经营性公建设立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将养老服务嵌入老年人居住的社区,让老年人不离家、不离亲、不离开熟悉环境,即可享受专业化、个性化和便利化的养老服务。这也是新立街道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上探索出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新模式。

  “养老不离家”

  把幸福养老送到家门口

  “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社区”……为了让还迁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安享晚年,近年来,新立街道一直在积极探索“嵌入式”养老服务新模式。

  正在建设的融创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并不是新立街道的第一家为老服务中心,早在2022年新立街道就在新立新市镇建立了新立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康复、日间照料等一系列服务。

  深秋时节,走进新立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00多平方米的空间宽敞明亮,老人家食堂、阅览室、健身康复室、文体活动室、医疗保健室和老年人学校等一应俱全。“这就跟家一样,吃得好,住得好!”今年74岁的贾跃栋精神矍铄,说起在新立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虽然贾老身体很好,但是家人担心她平日一人在家无人看护,来中心考察了一番后,就把老人送了过来。”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徐钊华告诉记者,新立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利用空闲办公场地改建而成的,两年前投入使用,让附近居住的老年人不离开社区就能安享晚年生活。

  徐钊华介绍,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就医需求,中心联合周边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全科医生到健康驿站巡诊,为老年人看病、建立健康档案。还与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达成合作,在中心内嵌入健康驿站,居民可以在中心享受到专业的医护服务,在线复诊购药享受医保报销,实现从医院到家庭的无缝衔接,满足居民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

  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提供多元化服务,是“嵌入式”养老的一大特点。家住新立示范镇的吕树祥老人对此深有体会,“现在的政策真好,还专门给我们老年人建了活动场所,我们几个老伙伴每天都约着到中心玩,下棋、看电影,日子过得很丰富。”

  “所谓‘嵌入式’,就是老年人不离家、不离亲、不离开熟悉环境,即可享受专业化、个性化和便利化的养老服务。”新立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民政工作负责人冯崇砡说,过去一些养老机构地处城市郊区,位置偏远,在他看来,养老机构的郊区化,使得老年人脱离了原有的生活圈,子女探望也不方便,成为老人不愿入住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嵌入式”养老融合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方面优势,能够为社区和周边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居家上门等综合性养老服务,受到了老年人的青睐。

  新立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丁宁告诉记者,在东丽区民政局支持下,街道“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大量为老服务资源进入社区和家庭,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可持续的养老服务。目前,全街已建或在建养老机构3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个、老年助餐点3个、为老服务站点1个,越来越多的家门口养老服务设施将“易餐、易医、易行、易养、易住、易娱”的“六易”场景落到实处,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品质。

  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让老年人畅享便利生活

  对于老年人的“一餐饭”,社会关注度较高。新立街道汇嘉社区食堂是东丽区首批一级老人家食堂,在2022年正式营业。

  “我每天中午都过来,享受政府补贴后,每餐的价格在10元左右。既减少了一个人在家做饭的麻烦,还认识了很多朋友,生活也充实起来。”81岁的张玉芹家住新立示范镇丽晟社区,家门口的社区食堂开业后,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汇嘉社区食堂负责人赵丽娥告诉记者,社区食堂创新推出小份菜、特价菜、节气特色菜等,对于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还给予每餐三块钱补助,让老人在家门口吃得实惠又安心。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堂食之外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让老年人享受更加多元便捷的服务。

  新立示范镇所辖的丽昕、丽晟、丽瑞三个社区,由新兴、四合庄、中河、泥窝等10个自然村还迁形成,现有居民23000余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7200余人,老龄化程度较高。在这里,养老服务的便利不仅体现在助餐服务上,就医、出行、家政、生活缴费、文体活动等各类便民服务都是标准配置。

  丽昕社区2023年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该社区党委书记姚娜告诉记者,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在职党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围绕辖区老年人所盼所需,深化“家政服务站”品牌创建,为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免费家政服务。同时,联合附近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义诊、建档签约、慢性病随访、老年人健康检查等服务,并为行动不便、长期卧床老人的家属提供健康指导。

  冯崇砡介绍,新立街道一直在积极解决养老需求与服务“不适老”之间的矛盾,推动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老人家食堂,建设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发展老年活动中心……将家门口生活圈打造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在走路一刻钟的范围内,满足了老年人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社交等养老需求。

  当前,“9073”被认为是我国养老模式基本构成,即约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依靠机构养老。在这种态势下,照顾好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日常需求便是重中之重。“新立街道将继续加强‘医食住行’全方位适老服务供给,补齐基本养老服务短板弱项,探索建立区域养老服务品牌,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样化、专业化的基本养老服务。”冯崇砡说。

  “养老”到“享老”

  让银发族乐享“夕阳红”

  “真是太好了!没想到晚年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儿时的梦想。”65岁的陈阿姨感慨万分。自幼热爱唱歌、演奏的她,近日参加了金隅悦园社区老年大学声乐课程的学习,在这里重新找回了童年的乐趣。

  “我们社区的老年人学习热情高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与渴望。”在金隅悦园社区党委书记迟文静看来,退休后的老年人,很期待能找到丰富自己生活的平台,社区老年大学,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金隅悦园社区紧扣就近、就地、就便原则,联合东丽区老年大学共同开办“东丽区首家社区老年大学”,开设声乐、书法、国画等课程,街道社区还将结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开设更多“点单式”课程,为银龄学员送课到家。

  丁宁告诉记者,大批“60后”步入退休年龄,这些“新老人”普遍身体健康,活力不减,距离需要照料的养老阶段还有一段时间。他们接受过更多文化教育,有过更多工作经验,比起“老老人”,新一代老年人期望老年生活有更丰富的娱乐活动、更亲密的邻里关系、更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更自由的养老选择。在此背景下,新立街道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文化体育硬件设施,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打造更安全方便的环境;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送服务、送关怀。

  在格兰苑社区,有一支“明星”文艺团队叫唱响春天艺术团,队员们不仅自娱自乐修身养性,而且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参加慰问演出和志愿服务活动,演绎出了不一样的退休生活。

  在丰和社区,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劳动模范等组成“银龄”调解队伍,依托社区“亚楠调解室”调解居民纠纷、化解家庭矛盾,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在海雅园社区,依托“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四级联动工作体系,完善老年人服务台账,掌握老年人底数,定期入户开展关爱探访,建立需求和资源订单,为网格内老年人提供共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形成在网格内与老年人的良性互动。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接下来,新立街道将继续探索创新‘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养老服务资源下沉、服务延伸,向老年人身边、床边、周边集聚,为老年人打造幸福晚年生活。”新立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