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芜之地,机器与生命共舞,爱与程序相搏。”今年上映的电影《荒野机器人》讲述了机器人萝丝如何在荒岛上养育一只小灰雁,并把它培养成为雁群领队的故事。影片改编自彼得·布朗的畅销书,中文版译为《荒岛机器人》,电影中的小灰雁在书中是一只小野鹅。
《荒岛机器人》是彼得·布朗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全球销量超过340万册,版权输出至30个国家和地区,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30周。这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萝丝原本是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一个标准型号机器人,在一次海上货运中,轮船发生了事故,萝丝被海浪冲到一个荒岛上。一群海獭无意中触动了萝丝身上的启动开关,这个机器人被激活了。她捡到一只野鹅蛋,并孵出了小野鹅,小野鹅把萝丝当成妈妈紧追不舍。机器人原本已经定义好的程序被打破了,一个机器人和一只野鹅展开了一段关乎爱的故事。
一开始,萝丝只会机械地执行任务。但逐渐的,两者之间产生了情感依恋。“再没有比萝丝更细心的妈妈了,她总是在他身边,时刻准备回答儿子的问题,或者和他玩,或者哄他睡觉,或者把他从危险边缘救回来。她的计算机大脑塞满了各种育儿建议,再加上她自己的经验教训,机器人逐渐成了一个很棒的妈妈。”
电影中有一段改动非常好,看到小灰雁逐渐长大,将要离巢而去,机器人妈妈感到依依不舍。这时有一段经典的对白。狐狸认为孩子总有一天要学会独立,萝丝表示那就尽量让他在家附近独立。狐狸说:“好像妈妈都是这样,担心孩子受伤、总想保护,可是孩子终究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天地。”无论多么不舍,但是为了有利于小灰雁的成长,必须要让他在秋天追赶上迁徙的大部队。世间的爱常常是为了相聚,而只有亲子的爱是为了坦然别离。
这部科幻作品的设定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书中的小野鹅(电影中的小灰雁)为什么会把机器人当成妈妈?这是因为印刻效应,即动物在生命早期特定的敏感阶段,最早看到的移动物体会对它产生不可逆的行为影响。比如刚孵出的小野鹅、小灰雁第一眼看到的是鹅妈妈或者大雁妈妈,就会紧追不舍,如果看到的是人类,也会跟随其后。
《荒岛机器人》不只是机器人萝丝成为妈妈的故事,里边还有冒险,有科幻,有情感,有母爱,有自然与科技的冲突,也有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伦理思辨和很多独特的教育理念,每个人都会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评价本书说:“书中主角机器人萝丝在荒岛上展现出的思考能力、悲悯精神以及正义感,使得它超越了机器的范畴,更接近于人类。”
虽然现在的机器人没有自主意识和情感互动,只能严格遵循程序,但是这个故事启迪我们,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如何才能不被机器取代?人之为人的意义何在?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是区别于机器的能力,即独立的思考能力、悲天悯人的情怀、海纳百川的大爱……这些才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不可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