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为孙犁散文选《耕堂犁歌》而写
~~~
~~~
~~~
沽上丛话
生活中的鲁迅(十三)~~~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脉亲缘恩情长(图)
——为孙犁散文选《耕堂犁歌》而写
宋曙光

  近两年,随着孙犁先生逝世20周年、诞辰110周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的到来,天津、北京、河北先后举办了几次富有深远意义的孙犁创作学术研讨活动,成果丰硕。2022年7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我与孙犁”丛书(共五册),率先拉启了此番纪念活动的序幕。随后,多部有关孙犁研究的专著相继出版,显示出孙犁研究仍在向着纵深拓展的前景。

  在此期间,值得关注的是,各种不同版本的孙犁散文选也仍在不断出版,出版者注重的是孙犁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文学魅力。先有卫建民编选,中央编译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的《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书分七辑,计二十万字;后有刘运峰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的“芸斋文丛”中的《芸斋漫忆》,内分五部分,十八万字;再有就是由已故研究学者刘宗武生前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新版的“孙犁散文新编”,这套丛书共计五册:《乡里旧闻》《远的怀念》《读书漫录》《文学书简》《书衣文录》。这中间,还有山西教育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由孙犁先生的女儿孙晓玲撰写的亲情散文集《一生荷梦寄清风》,全书分为五辑,约二十万字。出版单位能够把握出版良机,以如此时效、规模,看好并出版同一位作家的作品,足见孙犁先生的散文著述,仍然拥有极广泛的读者市场。

  这可能还仅限于我看到的,并未窥得整个图书市场全貌。但我有种预感,在纪念活动之后的未来一些时日,孙犁先生的名字与他的作品,仍将是文学爱好者与写作者们必不可少的案头书,也仍将是出版者开拓图书市场的长效书籍。

  似乎是要验证这一预测,2024年年初,获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拟出版一套“中国散文60强”丛书,并已选定孙犁先生的作品,这部书需要有作家的后人授权并负责编纂。出版方委托朋友找到我,请求帮忙联系书稿之事,我当即答应下来,并感谢他们如此看重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能够完成这一编纂工作的后人中,孙犁先生的女儿孙晓玲最为合适,无论是对于父辈的至深感情,还是这些年来在写作上付出的心血,特别是对于父亲作品的熟悉与解读,晓玲完全能够胜任此次编选工作。

  孙晓玲代表家人郑重而高兴地完成了授权。此时,我忽然萌生新的创意,这部散文选既然是由家属负责编辑,何不倾全家之力共同完成:张璇、张帆主编,孙晓玲作序,张大刚提供图片。这绝对是一个出新的策划:张璇、张帆作为孙犁的外孙女与外孙,现今均从事新闻工作,这姐弟俩受到过姥爷的疼爱,承受过祖辈书香的浸润;晓玲前些年曾为父亲编选过一部散文集,且写过大量回忆父亲的文章,由她作序最好;大刚拍摄过一些孙犁先生的照片,他近距离、带感情、有技术含量的照片,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孙犁图像。

  晓玲和她的家人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随即开始了紧张的编选工作。我知道,要完成这样一份充满挑战性的编选工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需要从大量的作品中遴选,既要熟悉、尊重前辈们的选本,又必须不落窠臼,以自己的眼光和见解,有所侧重、突出重心,还必须要有一定分量……他们尤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在一种全新的状态中,学习、感悟、提升,编出一部有特色与新意的孙犁散文选。在出版界,由作家后人编纂的各类书籍不少,但像这种由家人担当起整部书稿程序的,却是极为鲜见的,也很难得,这是孙犁先生的幸运。

  在期待中,书稿终于编辑完成,书名为《耕堂犁歌》,约计十六万字。全书分为三辑:故乡炊烟、岁月留痕、陋巷晚华。从所选篇目中,看得出编辑思路简洁、清晰,编选者的用心一目了然。比如,“辑一”的篇目几乎都与家乡有关,从孙犁的童年纪事起,到对母亲、父亲、妻子等亲人的回忆,包括乡里旧闻系列的十篇文章,都是乡情馥郁的篇章;“辑二”中的所选仍然有家乡情怀,但那已是走出了乡间,投身革命洪流,以及后来的城居生活;“辑三”中多是以对文学和人生思考为主的文字,并兼有信件、读书记与文学短论等。

  这样的一种文章选择、排列,不同于以往的任何选本,显然是自有寓意,其中的许多文章,曾反复出现在各种文选中,我也不知多少次地读过它们,如《服装的故事》,记得是首发在《儿童文学》上,当时就找来读了,喜欢它的语言与诗意;再如《报纸的故事》,那已是我向业余作者交流散文写作体验时,必不可少的保留范文;还如《一别十年同口镇》《黄鹂》《吃粥有感》《成活的树苗》等,这些名篇如今能再次入选到新的散文选中,不禁又让我忆起当年阅读时的新鲜感受……

  这是亲人提供的一个读本,也是孙犁先生亲属向读者推荐的一份书目。我看到它们,顿时有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愫,遇有适合的场景、氛围,就会生发出来,在我看到书目的瞬间,就感觉这是家人编出的散文选,因为他们是将亲情放在了首位,这也恰恰形成了特色,有别于其他编选者的眼光和角度,完全出于一种情感的投入、注入与融入。亲缘关系会打动人心,亲人之间的内心深处,外人难以接触到,也是不易察觉到的,有着无法了解的一面,能够相濡以沫、吃住一起、生老病死,只有亲缘关系才会真正体悟到这一切。孙子、外孙女、外孙的幼时记忆,儿子、女儿们的病床前服侍,都是只有家人才会留有的永远的回忆,温馨且恒久。

  读孙犁先生的作品,一定会引发人深刻的思考,越往深里去读,越会有更深切的体会,那里面有亲情、友情、爱情,不仅有,而且深邃。这些文字,就是孙犁先生对生活的体验,对人性的剖析,所以直到今天,它们仍然葆有着文学的魅力,让读者体会到感动人心的力量。

  看到书目的那几天,恰好赶上了读书节。一周之内,我应邀连续到市总工会图书馆、西青区、市青年宫等三处地方,与读者、写作者们座谈,分享读书与写作的乐趣。内容主要涉及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创刊75年来的薪火传承,二是孙犁先生的人品与作品。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存储在我心里的,是我三十多年报纸副刊生涯的工作“履历”。我希望这样的讲授能持续下去,听到的人越多越好,就像孙犁先生的书,出版得越多越有益处。我没有问过张璇、张帆他们姐弟,关于这部孙犁散文选《耕堂犁歌》的编选思路,有哪些具体想法?但当看到书籍的书目时,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当那些曾经非常熟悉的文字,又在眼前重现的时候,我忽然回想起诸多往事,他们的姥爷经历过的人生岁月,一件件、一桩桩,用文字记载下来了——这就是后代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借此《耕堂犁歌》出版之际,我写了如上一篇文字,既表达欣喜之情,也向孙犁先生献上一份怀念与崇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