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红军长征过草地
~~~
历史随笔~~~
语词精奥~~~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词精奥
“三更”“半夜”缘何连用
许晖

  “五更”是汉代开始通行的夜间计时制度,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每个更次大约两个小时。“五更”也叫“五夜”,最初以甲、乙、丙、丁、戊命名,称作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叫“五鼓”,更夫用鼓打更报时。宫廷巡夜的警卫交接班,都以五夜来划分安排,闻鼓声交接班。

  “三更”指夜晚十一点至一点,因此“三更”就是“半夜”。那么,为什么把“三更”和“半夜”连用呢?这岂不是重复了吗?原来,“三更半夜”这个俗语竟然还有阴谋的含义在里面。

  此语出自《宋史·赵昌言传》。朋党是古代中国官僚集团特有的现象,士大夫们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或者为了政治理想的实施,朋比结党。其中因科举而结成的朋党叫“科甲朋党”,“科甲朋党”是宋代以后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朋党。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有三人都中了进士,状元是胡旦,省元(第三名)是赵昌言,同榜中还有一位叫董俨。三个人都做了官,胡旦任起草诏令的知制诰,赵昌言任工部侍郎,董俨任掌管财政收支的度支副使。赵昌言和时任掌管盐、铁、茶专卖以及征税事宜的盐铁副使陈象舆关系很好,因此,虽然陈象舆不是赵昌言同年进士,但也加入了这个小集团,再加上一位任右正言(谏官)的梁颢,五人结成了“科甲朋党”, 成为当朝一支重要的政治势力,他们的主要政敌是当朝宰相赵普和太子元僖。

  这个“科甲朋党”的小集团活动异常频繁,“四人者,日夕会昌言之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不管白天深夜,他们总是聚集在赵昌言的府中商讨政事。由于是公开结党,因此朝野上下都知道这个小集团,京城民谣因而称之为“陈三更,董半夜”,“陈”指陈象舆,“董”指董俨。

  这个小集团指使受人雇佣以抄书为业的佣书人翟颖上书诋毁时政,并且狂妄地自荐为重臣,又举荐可以充任辅臣的数十人。结果是宰相赵普流放了翟颖,同时将几人全部贬官,这个“三更半夜”的“科甲朋党”被一网打尽。

  从此之后,“三更半夜”就成为一个固定用语,指深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