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海码头,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为京剧在本地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天津人的豪爽直率以及码头文化形成的独特民风民俗,为京剧注入了豪迈与奔放的元素。特别是在武戏表演方面,涌现出黄月山、李春来、李吉瑞、薛凤池、尚和玉、高福安、李桂春、何月山、程永龙、赵鹏飞等一大批优秀的武生演员,他们将武术与京剧表演有机结合,表演追求火炽、惊险、刚劲,开打套路灵活多样,打斗凌厉勇猛,演唱则尽显豪迈与粗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津派”武戏艺术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其中,高福安、李吉瑞、薛凤池三人被誉为“津派武生三泰斗”,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表演技巧,共同造就了津派武生艺术的辉煌。
高福安:守正创新,津派武生之翘楚
高福安(1874—1939),字竹轩,祖籍河北省孟村辛店。7岁入山东科班学戏,凭借扎实的功底与不懈努力,以《伐子都》等繁重武戏在津、沪两地剧坛声名鹊起。进入民国后,他在天津四大名园(茶园)频繁献艺,跻身当时最受欢迎的武生演员之列。
高福安师法李春来,表演以“猛”“冲”“快”为特点,突出一个“狠”字。动作矫健有力,身法灵活。长靠短打,技皆娴熟,白口唱功,并皆佳妙。尤擅短打戏,刀花枪花如疾风骤雨,令观众目不暇接。戏曲史家徐慕云《看戏六十年》说他“功力之深、跌扑之猛,在当时武生中堪称首屈一指”。
他的拿手戏有《伐子都》《狮子楼》《艳阳楼》《卧虎沟》《长坂坡》《鸳鸯楼》《翠屏山》《莲花湖》《恶虎村》《蜈蚣岭》《界牌关》《武文华》《挑滑车》《金钱豹》及“八大拿”等。尤其擅演《伐子都》,据说此戏李春来后首推高福安,特别是“后金殿”一段最为人称道,有一连三个“虎跳”加“前扑”“蹿扑虎”“倒打石虎”“跌筋”等绝活儿。高福安演《金钱豹》堪与俞振庭相媲美,“能跳五只台,尤非他艺员所能望其项背”。
高福安不仅擅长传统武戏,在表演特技上也多有创新。他勇于尝试连台本戏,融入新布景、彩砌、灯光、转台等现代舞台元素,为观众带来全新视觉体验。其演出的《狸猫换太子》《济公传》等剧目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佟家坞》一剧,在大舞台连演一年之久,观众反响热烈,成就津门梨园史上一段佳话。
李吉瑞:唱做双绝,黄派武生之典范
李吉瑞(1868—1938),字星府,号芝祺,河北省新城县(今高碑店市)人。8岁入雄县史各庄小吉利科班,初学老生,后转武生。民国初年入北京玉成班,后拜名武生黄月山为师,专工黄派武生戏。
黄派艺术的特点在于武功与唱功并重,既要求演员具备精湛的武术技巧,又要展现出悠扬动听的唱腔和淋漓激昂的念白。李吉瑞的表演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他嗓音洪亮圆润,音节慷爽、游刃有余,善唱散板,颇具乃师风范,尤其擅长表达剧中人物苍凉、遒劲、悲壮的情感。在《独木关》中,他以独具特色的武功技巧和神情姿态,细腻刻画出薛礼遭受陷害、落魄患病,却仍不失英雄气度的形象,特别是“病房”一折“在月下惊碎了英雄虎胆”的二黄声腔,悲凉凄清,戏剧评论家张肖伧评说“睹李吉瑞之《独木关》,辄增英雄埋没、髀肉复生之叹”。
李吉瑞的表演功架规范,长靠短打皆精,展现出柔美而又不失力度的表演风格。《长坂坡》“掩井”一场,一个“四击头”中连做九个“鹞子翻身”,动作干净利落,疾如旋风,令人叫绝。他戏路颇广,代表剧目有《独木关》《骆马湖》《溪皇庄》《殷家堡》《请宋灵》《铜网阵》《凤凰山》《剑锋山》《卧虎沟》《连环套》《翠屏山》《四杰村》《刺巴杰》《巴骆和》《恶虎村》《卖弓》及老生戏《秦琼卖马》《黄金台》《打渔杀家》《宫门带》《文昭关》《桑园寄子》等,还曾排演过连台本戏《风尘三侠》《宏碧缘》《粉面金刚》等。
李吉瑞的表演风格质朴自然,没有过多浮华修饰,又不失内在韵味和气度。当时戏评对他的唱腔有所争论,有人认为其唱腔“苦乏韵味,略嫌直野”,也有人赞赏他“嗓儿圆,味儿厚,声中带情,用情唱声”。他在《独木关》中的唱词“在月下惊碎了英雄虎胆……”风靡一时,几乎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薛凤池:兼采众长,梨园中的多面手
薛凤池(1882—1921),河北省任丘县(今任丘市)鄚州镇人,自幼随父学唱梆子,工老生,后改京剧老生,又改武生,曾在鸣盛和科班学艺,有“十一岁红”之誉。20岁时因变声改习场面,两年后乐队“六场通透”,尤以武场精熟。其间除为演员伴奏外,仍兼习武生,常年不辍。24岁嗓音恢复后重返舞台,以武生兼工老生,一跃成为津派武生代表人物之一。
薛凤池擅长融合各家之长,兼采俞派、黄派、李派武生表演特点,长靠短打都堪称一绝,他身手疾速,动作勇猛,耍弄起大刀花、大枪花来风雨不透,满台生风。剧评家张聊公曾在第一舞台观看薛凤池与李吉瑞合演的《铁公鸡》,直感“真刀舞转,惊心夺目,使人神气奋兴”。在《四杰村》中,薛凤池扮演余千,能飞身越过四张并排摆放的桌子,动作干净利索。
薛凤池武生、老生技艺均佳,代表剧目有《挑滑车》《长坂坡》《铁公鸡》《四杰村》《花蝴蝶》《恶虎村》《鄚州庙》《英雄义》《白水滩》《贾家楼》《五人义》《界牌关》《拿高登》《四平山》《战马超》《神亭岭》《战宛城》《金雁桥》《对刀步战》《冀州城》《拿谢虎》《收关胜》《殷家堡》,以及武老生戏《定军山》《阳平关》《大名府》等。
薛凤池的表演成就得到了业界广泛赞誉。《菊部丛刊》“品菊馀话”中称赞他“武健绝伦,亦以赤身与白刃相搏擅长”;《梨园往事》《天津名伶小传》等梨园史料也对他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说他“武功特别扎实,扮相也很好”“唱两句有谭鑫培的味儿”“白手夺刀,靠身扎枪,以赤身与白刃相搏,其间相去不能分寸,能使观者惊骇,拍案叫绝。他伶皆弗之及也”。
高、李、薛三位武生演员不仅表演技艺精湛,且戏德高尚,极重同行义气,从不争牌夺位。他们为人豪爽,仗义疏财,扶危济困。高福安为人忠厚,好结交朋友,有“梨园孟尝”之称,曾为救被殴打的平民,在火车上痛打日本军警。他筹资建造了第一舞台,并特意留出一间屋子安置落难的英雄豪杰。李吉瑞在主持天津正乐育化会期间,多方筹措资金,帮助有困难的艺人渡过难关。他们三人不仅致力于个人技艺的提升,还大力扶持、奖掖后学,培养了小福安、李桂春、李兰亭、小春来、鲍顺义等一批津派武生传人。
“津派武生三泰斗”高尚的戏德、卓越的艺术造诣以及对京剧传承与创新的努力,为津派武生艺术树立了典范,书写了一代津门武生的传奇。
系列文章“津派文化谭”至此刊发完毕。从下期开始,本专栏将连续刊发陈武先生的系列文章“生活中的鲁迅”。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