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头攒动的景区、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常能见到女厕排长龙的景象。国家铁路局近日发布行业标准公告,对现行《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进行修订,其中规定候车区男女厕位比例应为1:2,女性如厕难的情况有望得到改变。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有获得感的领域。但共享不等于追求平均。就拿如厕来说,男女存在天然的差异,有研究显示后者的如厕时间是前者的1.5到2.3倍,所以同样的厕位数,对男性来说够用,对女性来说就未必。从1:1变为1:2,事情看似微小,却是优化公共服务的关键一步,这样的优化之举越多,越能凸显共享的成色。
说到底,共享既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也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需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才行。其中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如果把提供公共服务看作裁衣服的话,尽可能考虑到每个群体的特性,据此做出各种“尺寸”的“衣服”,就会将共享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善于从“人们需要什么”的角度看待共享,丰富服务供给的思路也会开阔起来。不久前,北辰区双街镇举办了一个“中医夜市”,用晚上的时间为白天就医不便的人提供诊疗服务,其实就是抓住了特殊需求,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开源”。仍拿解决如厕难来说,有的城市设计了“潮汐厕位”,根据如厕的人流量,自动优化男女厕位比;有的用智能化手段,方便视障人士在没有人员引导下也能快速找到如厕洁具,诸多尝试都跳出了“平均”思维的束缚。
共享,观照的是“共”,注重的是“享”。把资源和服务精准、高效地配置给有需要的人,胜过不问实际地平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