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谈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及其作品
华说华服~~~
沽上丛话
津门名家谈艺录(二十一)~~~
掌门人说老字号~~~
电影频道
佳片有约~~~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0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沽上丛话
津门名家谈艺录(二十一)
周汝昌:学书法就是学用笔
章用秀

  周汝昌先生(1918—2012)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周汝昌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

  周汝昌对书学尤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著作颇丰,除了一些零散的论文外,还有《兰亭秋夜录》《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千古奇文千字文》(与田蕴章合作)等著作。《永字八法》作为周汝昌毕生书法创作和研究的总结,实实在在解答了书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他看来,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创造,其美无比,天上人间独一无二;汉字书写也成了专门的高超艺术,已传承了几千年之久,这门艺术不容荒废衰落。

  笔者得识周汝昌先生是在上世纪80年代。1984年,周先生为我书写了一副由寇梦碧先生撰句的嵌名联:“潜龙用自行藏外,盘藟秀于溪谷间。”先生还赠我其他几幅书法作品,多是他作的诗词和唐宋人佳作。其中一幅写的是《杜司勋》,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杜司勋”即指唐代诗人杜牧。诗曰:“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先生所书既风骨显现又潇洒流畅。落款“用秀方家正,周汝昌”。这件意境高远、含意深刻的墨宝,我一直珍藏在身边。

  周汝昌先生尝言:“我对‘书学’下功夫,比对‘红学’多得多。”他少年时学书,抗日烽火中写书,唐山大地震余震中著书,对书法的学习和钻研贯穿整个学术生涯。他一生最钦佩中华文化的四圣:书圣右军、诗圣杜甫、情圣雪芹、文圣刘勰。周先生说:“我觉得咱们中国人如果还有幸沾染一点文化的气味,除了读书以外,就是要学一点怎么写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一项创造。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爱惜汉字,不知道怎样写一点不太难看的汉字,就太说不过去了。我的意思不是让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我指的是咱们普通国民都应该有的基本训练——写几个字拿在人面前,觉得看着舒服,这就是一种文化修养,也关系到人的素质。”

  回顾文字的变迁史不难发现,从篆书到隶楷,文字借由“进化”变得更“自由”和“放纵”,它不仅使纸面上的毛笔更加“驰骋”,同时也形成了有粗细变化和有芒有角的笔画。而这些笔画要想展现出朝气蓬勃、英姿飒爽的精神状态,其中“笔力”和“识势”便显得尤为重要。周先生指出:“我们说的书法,特定内容是用中国毛笔写汉字的艺术,不指别的。”他还说:“学书法必先讲求笔法,即学用笔——学会运用这个富有弹力的中国特有的毛笔,确是第一重要。”他认为书法的事,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用笔、结构、风格。学书法,关键在于用笔,或不妨说,学书法就是学用笔——笔法。所以,必须由讲求用笔入手。“中国以外的(应该说,中国式毛笔以外的)书法艺术”,似乎也有“书法”,但其“最精美”的书法可以称为图案画,和我们所指的书法艺术,还不是一回事。

  关于书法的软毫和硬毫,先生说:“如果你喜欢的是一种没有锋棱芒角、肥软的笔画,或者是‘圆熟’一路的书风,那就使软毫最合宜。如果你喜欢的是遒健骏爽、英风俊骨、神采焕发的字,用软毫写是不易见功的。在雕刻艺术上,刀法不高,花纹不明快俊爽,使人感受不到它所表现的精气神采,那么有一句术语叫太‘肉’了,这不好。书法的线条笔触,也正是同一道理。而软毫写出来的笔画是偏‘肉’的,所以我不取它。书法本由笔的弹力而生,却抛开弹力强的笔不使,而说弹力最弱甚至毫无弹力的笔才是上品(例如羊毫的笔锋,按卧、歪倒下去,按多少,歪多少,一点‘反劲儿’也无有),试想,这岂不是从根本道理上自相矛盾、抵触了?”

  周先生认为:“当代书法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继承,二是创新。”先生说:“今天事事都号召创新,别的界创新没有问题,科技更上一层楼,日新月异。但艺术,特别是书法怎么创新,提起笔来,肆无忌惮,这叫创新吗?我不承认。新者何也?母亲生一个婴儿‘新’,这个‘新’是从母体里出来的。王羲之的书法再新也是从前人的大发展传承过来的。今天的创新,拿起笔来生造,离奇古怪,我们看了都不知道是从哪来的,这不是创新,这是怪物。我认为书法的本质就是表现中华文化的‘精、气、神’。这听起来很玄妙、神秘,其实一点都不。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文艺活动都是这样。”

  曾有人问过周汝昌先生:“您的书法学什么?您的书体是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吗?”先生回答:“赵佶是位亡国之君,我怎能临摹那瘦削无力的书体。书圣王羲之是我顶礼膜拜、一生的追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