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本书聚焦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政府职能转变、组织机构改革、行政能力建设等维度系统梳理并全面总结了2021—2022年我国政府发展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现实困难与变革趋势,全景展现当代中国政府发展与改革的主要目标、宏观政策、重大举措和价值导向,同时加入年度热点问题分析,为深入研究中国政府改革发展相关问题提供了全面、深入、客观、翔实的学理分析和数据资料。
“中国政府发展研究系列年度报告”作为系统跟踪研究中国政府发展的系列研究报告,自2008年正式发布以来,坚持创新发展的思路,梳理中国政府发展过程中的前沿研究与创新实践,记录中国政府发展历程的同时,为未来改革提供了思路参考与路径建议。本次出版的报告围绕政府职责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府际关系与行政区划改革、政府公共财政与政府绩效管理、政府治理方式变革与基层治理、政府改革热点与地方政府创新等六个方面展开研究,系统回顾并总结了2021—2022年度政府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情况,分析与展望了2023年度政府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总体方向,为政府、学界、企业等了解政府改革的思路与实践,把握政策发展最新方向提供了理论、案例与数据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未来五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这一目标与任务的基础要求与核心要素便是“政府发展”。作为系统分析“政府发展”的研究报告,本书在全面把握中国政府发展样态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中国政府运行逻辑,并尝试提供中国政府发展的改革思路。
■ 基于职责体系分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逻辑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新阶段,是现阶段对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定位。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行探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既涉及如何清晰检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的成果与不足,又涉及如何妥善处理当前阶段政府各种职责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如何准确把握未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方向与节奏。
本书将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划分为“职责结构”转变与“履责方式”转变两条线,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双线并行、逐步合一”的过程,为新时代背景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新思路。当前阶段,应当将重点放在建设高水平的发展—服务型政府和管理—服务型政府上。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两个平台”,前者可以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有效运转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撑,后者则可以让政府在向全体成员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保持必要的效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条件均已成熟,高水平的发展—服务型政府和管理—服务型政府已经建成之后,就可以从“双线并行”走向“逐步合一”,即实现职责结构和履责方式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要完成这一过程,一方面,需要实现职责结构的正位。发展—服务型政府的职责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主、公共服务为辅,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的职责重心要逐步转移到公共服务上来,政府的主要工作是为社会提供范围更广、质量更高的公共服务,建立起相当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实现履责方式的对位。要配合职责重心向公共服务的转移,形成各级政府间合理、明确的公共服务职责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履责工具,中央政府重点做好宏观调控,地方政府重点做好资源配置工作,将提高政府机关和公务员的服务水平作为政府履责的主要考量。通过职责结构的正位与履责方式的对位,实现“双线”向服务型政府的“合一”,最终建成一个目标与手段相统一、体制与机制相协调的服务型政府。
■ 系统解读政府发展的关键领域与重大问题
作为年度报告,研究团队围绕政府发展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回顾并总结了前期政府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情况,分析与展望了本年度政府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总体方向。相关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针对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成了中国政府发展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文献。
关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政府职责体系建设——书中提出数字政府职责体系建设并不是现实政府的数字孪生描摹,需要实体化改革支撑。一个好的数字政府聚焦和关切的除了数字技术本身,还有现代化的政府如何更好地完善履责体系以应对不断涌现的治理挑战,两者步调协调、相向而行。数字政府可以为现代政府应对治理挑战提供新的能力,但其只能成为改革的推动力而非改革本身。数字政府为改革创造良好条件,而数字化协同则是这一改革在当前和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之一,有待各方参与和共同推进。
理解基层治理中的权力与职责脱节问题——书中提出针对条强块弱、条块结合不到位,属地万能、权责边界不清晰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区县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权责。一是构建简约高效的管理体制。区县党委政府要有力统筹各部门的工作任务,推进大类业务“一网统管”。二是明确权责清单。要进一步健全政府职责体系,科学规范属地管理,明确乡镇(街道)及社区权责清单,一体推进权责利和人财物对称向基层下沉。三是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区县党委政府要制定出台相关制度文件,支持和引导驻乡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以所在地党组织为核心、积极主动参与基层治理。
寻求营商环境治理技术—制度逻辑的平衡——书中提出营商环境的优化改善是一项涉及众多领域制度改革的系统工程,需要寻求治理技术逻辑与制度逻辑间的平衡,为完善营商环境提供治理对策。一是要抓住技术逻辑,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融合,促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合理有效利用。二是以数字政府建设为重点,加强有效的制度供给,强化数据治理的制度保障,优化地方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做好数据信息的全流程监督评价。三是加快形成场景开放政策措施和制度成果,将数字技术变革、智慧政务服务与现代政府创新有效衔接。
■ 以能力提升为目标提出政府发展改革方案
研究报告在坚持“以规范研究为长”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将“地方政府发展能力指数报告”纳入其中。“地方政府发展能力指数”的研究工作致力于为探索我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实践进路提供数据借鉴和支撑,提出持续改进与提升地方政府发展能力的系统性建议,相关结论对于从发展的角度考察地方政府能力具有突出的参考价值。
立足地方政府发展构建“三结合”的系统性指标体系。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新时代地方政府发展能力的特点,在结合文献和开放式实地调查等基础上,运用专家分析法和隶属度评价对指标进一步筛选,将地方政府发展能力逐级分解为6项一级指标,即六大核心发展能力,15项二级指标和70项三级指标。指标体系构建的特点:一是内外部相结合,一级指标由反映政府自身发展的资源利用、科学履职与学习创新等内部发展能力指标,和反映所在地区发展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服务提供能力等外部能力指标共同构成;二是主客观相结合,70项三级指标中包含40项主观指标和30项客观指标;三是动态静态相结合,既包含衡量地方发展水平的静态指标,也包括衡量地方政府发展变化的增长率等动态指标。
通过归纳“最佳实践”促进地方政府发展能力持续提升。研究团队在研究工作伊始,就确立了不以排名为目的的基本思路,重点关注从不同维度、不同类型等方面提出地方政府发展的“最佳实践”,并对其进行剖析,提出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有效路径。例如在城市群中,“最佳实践”为长三角地区;在省会城市中,“最佳实践”为合肥市;在不同地区中,“最佳实践”为东部地区;在不同规模城市中,“最佳实践”为超大城市等。在以数据分析确定“最佳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横向比较,有针对性地分析其成为最佳实践的改革与发展特征,尝试为其他城市政府的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思路。
“中国政府发展研究系列年度报告”自2008年正式启动编写工作以来,已经走过了15年历程,记录并参与了中国政府发展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产生了较高的学术价值与较强的社会效益。未来,由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朱光磊领衔的研究团队将继续呼应社会转型需求,持续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重大问题进行具体研究、把具体问题放在大的背景下研究,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中国政府发展研究系列年度报告”也将立足新实践,适应新要求,密切跟踪中国政府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动态,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下政府发展的新问题和新趋势,为中国政府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决策智库服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更加卓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