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长期特别国债火爆 投资指南来了(图)
本报记者 岳付玉

  近期,理财投资市场最火的品种非超长期特别国债莫属。为了买到这款票面利率2.57%的这只国债,不少人“定闹表去抢”,银行额度“秒空”。

  说到国债,很多人并不陌生。而说到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有人的脑袋里就会出现一堆问号,尤其当第一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在上交所上市首日就疯涨25%的时候,就更加让人捉摸不透:这疯狂劲儿怎么跟新股上市差不多了?超长期特别国债有风险吗?适合什么类型的人买?天津市民购买情况如何?

  买国债也“秒杀”

  首批额度上线即售罄

  5月20日,首期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启动销售。我市两家银行——招商银行天津分行和浙商银行天津分行面向个人投资者提供分销服务。

  当天,招商银行天津分行销售热销。部分市民早早在厅堂等候购买,其网上银行也同时开放购买通道。招商银行天津分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招商银行第一期总承销额度5亿元,认购金额为债券价格100元面值的整数倍,票面利率为2.57%,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招商银行天津分行在接到销售通知后,提前做好了超长期特别国债销售的准备工作。个人投资者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仅支持网上银行及柜面渠道,且必须由本人办理。”

  记者同日从浙商银行天津分行方面获悉,销售开始不到10分钟,所有额度都被抢光了,市民主要是通过手机银行“秒”的。

  5月24日,第二期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售,市民购买热情不减。浙商银行天津分行安排专人进行售前答疑,协助市民提前开立柜台债账户。

  5月27日10时,浙商银行在全国同时公开发售8000万元额度,认购非常火爆,6分钟售罄。10时30分,再次追加1亿元额度,到中午全部售罄。“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总计销售不足3小时,天津分行合计抢到934.44万元。对于没有抢购到的客户,我们分行理财经理第一时间进行解释和沟通,并及时添加客户微信,为后期客户对特别国债的抢购做好准备工作。”浙商银行天津分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在二级市场,5月22日,首只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交易,当日涨幅最高达25%。因涨势太猛,还引发了盘中两次临时停牌。记者从本市几家券商营业部获悉,天津投资者在二级市场整体比较理性,跟风追涨的不多。

  特别国债有多特别

  后边啥时还能买到

  把超长期特别国债几个字掰开来看:“国债”是国家为了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超长期”一般意味着发行期限大于10年。“特别”指的是其发行有特别的理由,筹集的资金用于特殊用途或者支持特定项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两重”,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是为了解决重大项目的资金问题。从主要投向看,超长期特别国债将聚焦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大事难事,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就是说,如果前两期没抢到,别着急,后面还有机会。

  根据有关安排通知,2024年拟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分别为20年、30年和50年,共分22次发行。付息方式均为按半年付息。其中,30年期国债于5月17日首发,后续还将有多次续发。20年期和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则分别定档5月24日、6月14日首发。

  说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意义,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主要有三:第一,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解决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拉动投资、扩大消费,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二,优化中央和地方的债务结构,以中央政府名义发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杠杆率,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第三,释放出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支持经济发展的明确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预期,促进宏观经济加快恢复回升。

  谁在买?适合谁买?

  “80后”及更年轻者为主

  谁在抢购超长期特别国债?

  银行方面虽然没有客户统计,但答案其实也不难猜:使用手机银行像“秒”火车票一样去“秒”国债的投资者中,老年人想必不会太多。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50岁以上的人士,发现他们相比之下更青睐银行理财或定期存款,给出的理由大致是:一是期限太长,对自己的岁数“不大友好”;二是如果拿到二级市场交易,又不想承担那份风险;三是很可能“秒”不到,着不起那个急;四是部分资深股民认为自己炒股一年的收益大概率能超过2.57%。

  事实上,天津居民还是很热衷于在银行存款的。记者从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获悉,截至3月末,全市居民存款余额2.3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29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各项存款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热衷存款的居民,是否以相对年长者为主流?这里姑且画个问号。

  据一些银行、券商机构人士观察,抢购特别国债者以“80后”及更年轻者为主,他们大多是对投资理财有一定认知又习惯于网购的人群。

  网约车司机洪先生:图一个稳定

  5月20日,家住南开区学府街一带的洪先生就“秒”到了首期超长期国债,他投入了50万元。洪先生算了一笔账:如果他拿住了不交易的话,一年的国债收益是50万元×2.57%=12850元,这笔钱以半年为期分两次取,每次取6425元。相当于每个月“吃利息”1000元。10年下来,“吃利息”12.85万元。

  44岁的洪先生开网约车1年多了。他之前是一家私企的办公室主任,很能干,小有积蓄。后来因为公司资金链紧张大幅裁员,他也主动离职了。洪先生说,现在一单一单跑网约车,他越来越感觉钱不好挣,开网约车的人越来越多,“卷”得很厉害。他也因此格外在意原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他感叹,银行存款利率已经破3%,看样子还要往下走;理财产品也不能百分百保证本金无损,他一个朋友去年买的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半年下来竟然跌破净值了;股市又跌宕起伏,没颗“大心脏”很难承受……所以,票面利率2.57%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不也挺香吗,一想到每个月有1000元进账,心里多少踏实些”。谈及会否把这50万元的国债一直拿满30年?洪先生淡定地说:“现在不用考虑这么多吧,以后如果需要用这笔钱,在二级市场上再出手呗。”

  “90后”小肖:约束自己理财

  “90后”小肖也是国债抢购大军中的一员。她“秒”了30万元20年期限的特别国债。她之前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大厂上班,之后回到天津做自媒体,平日给一些餐厅的菜品做直播推广。“搁以前,谁会看上2.57%的利率!”她快言快语。

  小肖也算了一笔账:30万元特别国债1年的利息是30万元×2.57%=7710元,这笔收入分摊到每个月也就600多元,之前她跟朋友一起吃两顿烧鸟也就花光了。

  如今,她不在大厂干了,做直播这行看着容易,做起来也不那么简单,她意识到得给自己乱花钱的习惯上紧箍咒了,“买了国债,其实也是对自己有了一种约束,之前花钱大手大脚,确实要改,理性消费终归是好的。”

  小肖说她对于这笔投资要不要拿满20年完全无所谓:“拿满20年,连本带息是45万多元,那时候自己50多岁了……”

  看上去大大咧咧的小肖其实也不是“理财小白”。在买国债之前,她买过银行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小肖戏称为“银行系宝宝”,也习惯于把钱放在支付宝的余额宝里或微信的理财通里,小肖唤作“互联网系宝宝”。她发现,这些“宝宝”的收益率不断走低,7日最高年化利率很难达到2%。

  投资指南

  国债不是股票,别乱炒

  眼下,金融机构对于超长期特别国债还是相当欢迎的,是他们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本市几家券商人士道出个中原因:存款利率处于下行通道,虽然超长期特别国债2.57%的利率并不算高,但如果将时间拉长到20年、30年,会发现这样的利率水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或许很难见到,所以对于机构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但对于非专业的个人投资者来说,除非拿20年、30年或50年一直到期,否则还是要谨慎购买。南开区一家券商营业部的负责人说,记账式国债在二级市场交易时价格有涨有跌,而因为期限太长、个人投资者购买后一般不会持有到期,“如果提前卖出就面临着市场风险,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的收益。”他举例,比如,第一期30年期的特别国债在上交所上市当天,如果以124元购入,那可能会像股票买到了阶段性的顶部,不知何时才能解套了。

  超长期特别国债跟股票有本质不同。如果一只股票拿个20年、30年或50年,它可能给您非常可观的回报,也可能让您赔得一塌糊涂。但如果持有超长期特别国债一直到期,一定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因为国债作为国家信用债券,没有信用风险,本息均会按时支付和偿还。

  需要反复强调的是:超长期特别国债没有风险,但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交易有风险。事实上,国债的发行方也给出了风险提示。5月17日,财政部发布的《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问答》表示,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买入后,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因此,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应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

  记者点开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的手机银行发现,招商银行要求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个人客户需要满足R3(中风险)以上的风险评级。而同一页面上,对于购买10年期附息国债的个人客户的风险评级要求也不过是R1(低风险)。“超长期特别国债由财政部发行与管理,招商银行为债券提供分销服务,不承担该债券的投资、交易、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考虑债券价格波动,交易可能产生亏损,产品在我行风险等级为R3,仅限A3及以上风险评级客户可以购买。”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人士说。

  浙商银行对该产品的风险等级定级为R2,规定个人投资者在购买前需要做风险测评,匹配自身的风险偏好。

  国债涨跌受哪些因素影响?

  那么,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涨跌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首先,受利率水平影响。国债期货价格与利率通常呈反向关系。当市场预期利率下降时,现有国债的相对价值增加,推高国债期货价格;反之则导致国债期货价格下跌。

  其次,经济增长预期也会影响国债期货走势。经济预期好转时,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较高的资产,如股票等,减少对国债的需求,导致国债期货价格下跌。相反,经济放缓或不确定性增加时,国债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增加,国债期货价格也会随之上涨。这其中,还受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通货膨胀预期上升通常会导致国债期货价格下跌,相反,低通胀或通缩预期有利于国债期货价格上涨。

  此外,央行政策、市场情绪等都会影响到国债的价格波动。央行的货币政策变动,特别是利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国债收益率,从而影响国债期货价格。市场情绪可能受到政治事件、经济数据发布等因素的推动。投资者的获利预期也会跟随市场利率而变化,这些都会影响国债价格。

  最后,汇率、财政收支状况等也都会对国债的涨跌造成影响。

  买国债 先看清是哪种

  记者采访中听到银行人士反复强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等同于储蓄式国债,一些市民把两者混淆了,有的误以为是储蓄式国债,所以不管自己是否有风险承受力,就去抢购。其实,两者区别挺大的。

  目前我国的国债类型主要包括两种,按照不同的发售对象,分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两大类。

  储蓄国债(包括凭证式和电子式)直接面向个人销售。常见的储蓄国债期限为3年和5年。在变现方式上,储蓄国债可提前兑付,但在存续期内不可上市交易。正是由于其不可交易性,所以也就不存在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在二级市场受到资本损失的问题。

  相比之下,记账式国债在一级市场通过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上市后,个人投资者也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

  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都属于记账式国债,除了个别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以外,主要在一级市场通过承销团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上市后,个人投资者可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购买,也可通过在证券交易所开展债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购买。

  与储蓄式国债不同,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能提前赎回,只能在二级市场交易,当需要变现的时候,会面临二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可见,储蓄式国债不会有价格的波动;超长期特别国债本身无风险,但交易有风险、价格会波动。

  别被个别保险员忽悠了

  几乎每次一款爆红投资理财产品一出来,都会有自称保险专业人士苦口婆心地给你算账,告诉你“划算,还得说是保险”。此次也不例外。很多人想必已经领略到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短视频上那些“保险专业人士”的厉害了。

  这些“保险专业人士”大致是这么算账的:

  本次发行的长期国债采取单利方式,意味着投资者只能以本金为基础获取利息,无论是持有20年、30年还是50年,本金始终保持不变。相比之下,保险产品则采用长期复利机制,即利息会不断累积并产生新的利息,“长期下来,收益差距将变得尤为明显。”

  他们以100万元为例进行说明,若选择超长期特别国债,每年可获得的利息固定为2.57万元。20年后,累计利息将达到51.4万元,总金额(本金+利息)为151.4万元。到了30年,累计利息将增至77.1万元,总金额为177.1万元。

  他们话锋一转:如果同样将100万用于购买预定利率为3%的增额终身寿险,20年后,现金价值为174.6万元。30年后,现金价值约等于234.6万元,“远超长期国债持有到期的数字。”

  ——账可以这么算吗?

  本市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增额终身寿险确实是个不错的产品,但跟超长期特别国债相比,至少有如下的根本不同:

  一、很多增额终身寿险在5年以内退保的话,拿钱基本都是有损失的。如果放不到5年,你最好不要买;二、不少保险业务员都会告诉你,他推销的增额终身寿险利率是3.0%递增,还写进了合同。但要注意,这个3.0%递增说的是身故保额,不代表保单的实际收益率。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才代表你的真实收益,“有的产品保额虽然按3.0%递增,但现金价值哪怕30年之后也只有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