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曲艺文选》是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副硏究馆员陈欣的作品选集。这部选集里的作品,都是陈欣从他二十多年间所创作的大量曲艺作品中,精挑细选的得意之作。这些作品,聚焦了陈欣追随时代的脚步,体现了一个新时期曲艺作者的家国情怀。展现了他辛勤耕耘而获得的艺术成果。
快板书创始人李润杰大师曾把自己对快板书文学脚本的创作理念,概括为有人儿,有事儿,有趣儿,有劲儿。这是大师对曲艺艺术创作规律十分高明的解读。
其实,众所周知,文学艺术作品都要在典型环境中去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有了人物,它就会有故事,有情节,就会有人物不同性格的碰撞。要把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写得引人入胜,就得有趣儿。这种有趣儿,不仅仅是指风趣幽默,还有更深层次的趣味,以及作品的结构编排之巧妙。所谓的有劲儿,除了文字表达上根据内容的需要而该有的慷慨激昂,其实它所体现的主要是作家昂扬向上的创作思想,要为人民而歌,要为光明而唱,这样的作品才会有劲儿。欣赏者也才会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陈欣作为一位快板书世家出身而本身又善于表演的作者,可以说是悟透了快板书前辈们所揭示的艺术真谛,他的文选,就是对李润杰先生十二字创作艺诀的全新注解和诠释,也是他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
陈欣的曲艺文选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题鲜明,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其作品釆用了快板书、相声、北京琴书、曲艺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显示了他驾驭戏剧曲艺等多个剧种曲种的能力与功底。他贴近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有敏锐的艺术眼光,因而选材角度有独特之处。他善于开门见山,在人物矛盾冲突中的重要节点入笔开篇,从而营造出跌宕起伏的情节气氛,使作品增强其艺术魅力。作品的语言,风趣幽默,生动明了,具有鲜明的天津地域特色。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彰显着真善美,使人在笑声中得到鼓舞和力量。陈欣的作品善于从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特征入手,调动各种艺术方法和手段,努力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形象。
曲艺以文学为基础,以语言为基本表现手段。陈欣曲艺作品的语言特色可谓词语通俗,明白晓畅,风趣幽默,富有天津话天津味的艺术色彩。从思想情趣到表达方式,都具有民俗民风的内涵。这种从生活中学习和提炼而来的语言,仿佛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没有刻意精雕细琢的痕迹,是真实的生活体验的反映,也彰显了其驾驭语言的功力。一部作品若要取得成功,其对作品主题的开掘,人物形象的塑造,气氛的渲染,情节的推进等等,均离不开语言要素。只有这种艺术语言表现手段的完美呈现,才会给观众带来审美快感。在北京琴书《小院里的笑声》中,陈欣对唱词的创作处理有如拉家常般地自然而又生动。如冲突中的二人有心和好,但一方顾忌对方“怕他牛脾气一犯,不把眼皮撩”,而另一方也“怕她不理我,给我个后脑勺”。唱词表面看来语不惊人,只是平平叙述而已。实则不然,它既凸显了人物性格特征,又让人感觉情趣盎然。
陈欣是地道的天津人。他熟悉天津人的性格特征,热爱天津的民俗民风,对天津话、天津情了然于心,信手拈来,自然而又准确,形象而又生动,风趣而又幽默,特别是口语化的表达,观众听得进,听得明,进而就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也为作品的成功起到了加热和催化的作用。在数来宝《残疾不残疾》里,作品釆用天津话演唱。这段鼓励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对唱里,唱词明白如话。如,“大道理我都懂,用不着你来把我哄。我不是两三岁的小屁孩,说干的,少跟我在这上闲白儿。” 又如,“你办的那些事,说的那些话,值不值两个大嘴巴。只看见雾霾看不见红日高照的艳阳天,这样的人生轨迹准跑偏。”这些平常话可谓用常得奇,富有哲理。他的相声作品,更是寓庄于谐,语言通俗夸张,引人发笑。相声《黑色暴利》的语言发扬了传统相声的讽刺功能,用辛辣的语言,鞭挞了那些利欲熏心的小人。相声《“哏儿都”真哏儿》的语言,全篇洋溢着诙谐和幽默。天津独有的方言,如哏儿、为嘛、熨帖、打嘚嘚等,运用得自然贴切。特别是对天津传统食品三绝的形象诠释与内涵延伸,更是富有新意。如,“咱要像那耳朵眼的炸糕,黏黏地团结在一起”“要像十八街的麻花,拧成一股劲儿”“要像狗不理的包子,再蒸(争)上一口气儿”。这种比喻的生发,顺理成章,饶有趣味。当然,相声的语言之所以会产生笑声,还离不开作者对语言节奏即尺度的准确把握、对包袱结构的营造等一系列技巧的运用,这才使得相声的语言变成了语言的艺术。
中国的说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堪称一座艺术的宝库。在陈欣的曲艺作品中,人们也不难发现传统说唱艺术与现代曲艺薪火相传的深深印迹,体现出传统曲艺文化对陈欣的滋养与熏陶。正当年的陈欣正处于他艺术创作的黄金岁月,他努力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时代,乐于在创作中向“有人儿,有事儿,有趣儿,有劲儿”的标准看齐。的确,在陈欣创作的字里行间,我们不是也品味到了他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吗。